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杨循吉研究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4页
 一、杨循吉研究现状简述第9-13页
 二、本文研究目的及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杨循吉生平事迹考第14-49页
 第一节 杨循吉生卒考第15-19页
 第二节 杨循吉仕途考第19-30页
  一、供职考第19-22页
  二、致仕考第22-30页
 第三节 杨循吉侍御考第30-34页
 第四节 杨循吉著述考第34-49页
  一、现存作品考第34-40页
  二、散佚作品考第40-47页
  三、误题杨循吉所著书《篷轩别记》考第47-49页
第二章 杨循吉交游考第49-79页
 第一节 中进士前的交游情况第49-54页
  一、与刘昌、陈璲等人的师生关系第49-52页
  二、与刘嘉育等人的朋友关系第52-54页
 第二节 供职北京时的交游情况第54-63页
  一、与在京吴中文人的交游第54-60页
  二、与茶陵派成员的交游第60-63页
 第三节 致仕之后的交游情况第63-79页
  一、交游的概况第63-68页
  二、明中期吴中地区的古文词运动第68-79页
   (一) 古文词运动的兴起第68-72页
   (二) 古文词运动的特征第72-75页
   (三) 古文词运动与七子派复古运动的区别第75-77页
   (四) 古文词运动的失败第77-79页
第三章 杨循吉的文学思想第79-107页
 第一节 杨循吉的诗学思想第79-89页
  一、前期的诗学思想第79-84页
  二、后期的诗学思想第84-89页
 第二节 杨循吉的散文思想第89-98页
  一、推崇唐宋散文第89-95页
  二、推崇六朝散文第95-98页
 第三节 文学思想的叛逆性第98-107页
  一、不同时流的文学取向第98-101页
  二、杨循吉文学思想对公安派的影响第101-107页
第四章 杨循吉的文学创作第107-139页
 第一节 杨循吉的诗歌创作第107-119页
  一、诗歌的主要内容第107-111页
  二、诗歌的理化及俗化倾向第111-119页
   (一) 诗歌的理化倾向第112-115页
   (二) 诗歌的俗化倾向第115-119页
 第二节 杨循吉的散文创作第119-126页
  一、部分作品情感虚假第119-124页
  二、复杂多变的文风第124-126页
 第三节 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的创作第126-139页
  一、词的创作第126-128页
  二、散曲创作第128-135页
   (一) 小令的创作第128-130页
   (二) 套数的创作第130-133页
   (三) 对杨循吉散曲创作的评价第133-135页
  三、史传体裁作品的创作第135-139页
第五章 杨循吉与明中期吴中文学第139-166页
 第一节 从杨循吉狂狷的性格看明中期吴中文学的叛逆性第139-152页
  一、杨循吉及吴中文人的狂狷行为第139-143页
  二、狂狷行为的种种诱因第143-150页
  三、关于“狂狷”的解析第150-152页
 第二节 从杨循吉、祝允明文学思想的比较看吴中文学的包容性第152-159页
  一、杨循吉、祝允明文学思想的比较第152-156页
  二、对文学思想包容性的评价第156-159页
 第三节 从杨循吉名过其实的文学怪现象看吴中文学的集体自守性第159-166页
  一、杨循吉名过其实的文学怪现象第159-162页
  二、吴中文学的集体自守性第162-166页
《杨循吉年谱》第166-217页
结束语第217-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26页
后记第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