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似性和模块化的客车设计应用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相似理论与客车设计 | 第18-34页 |
| ·相似性 | 第18页 |
| ·相似特性的分析 | 第18-19页 |
| ·相似元的分析 | 第19-20页 |
| ·相似度 | 第20-23页 |
| ·系统要素数量相似数值方法 | 第21页 |
| ·系统特征相似度量方法 | 第21-22页 |
| ·系统相似度计算公式 | 第22页 |
| ·系统相似度量方法推论 | 第22-23页 |
| ·相似系统设计 | 第23-24页 |
| ·相似系统集成设计 | 第23页 |
| ·相似单元设计 | 第23-24页 |
| ·客车相似设计 | 第24-33页 |
| ·第一层参考样车的相似选择 | 第24-27页 |
| ·特征元的确定 | 第24-26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26页 |
| ·相似车型选择实例 | 第26-27页 |
| ·第二层参考样车的相似选择 | 第27-33页 |
| ·特征元的确定 | 第27-30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0-32页 |
| ·相似车型选择实例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模块化设计 | 第34-42页 |
| ·模块化设计的概念 | 第34-35页 |
| ·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 第35-40页 |
| ·模块化设计的分类 | 第35页 |
| ·模块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 ·模块的划分与设计 | 第36-37页 |
| ·模块的综合 | 第37-39页 |
| ·模块系统的连接方式与组合 | 第39-40页 |
| ·模块的互换性和相容性 | 第40页 |
| ·模块化设计的优点 | 第40页 |
| ·模块间的相似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基于相似性的客车车身模块化设计 | 第42-57页 |
| ·车身整体模块化 | 第42-43页 |
| ·子模块 | 第43-54页 |
| ·前后围模块 | 第43页 |
| ·左侧围模块 | 第43-45页 |
| ·右侧围模块 | 第45-46页 |
| ·顶盖模块 | 第46-47页 |
| ·底架走道模块 | 第47-48页 |
| ·车架模块 | 第48-54页 |
| ·前段车架模块 | 第49-50页 |
| ·中段车架模块 | 第50-51页 |
| ·后段车架模块 | 第51-54页 |
| ·客车车身模块库 | 第54页 |
| ·模块参数化设计 | 第54-55页 |
| ·模块的组合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模块化有限元模型及分析 | 第57-73页 |
| ·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 | 第57-59页 |
| ·线弹性体静力学问题 | 第57-58页 |
| ·线弹性体稳定问题 | 第58-59页 |
| ·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59-65页 |
| ·建模准备 | 第59-63页 |
| ·单位制及材料性能 | 第59-60页 |
| ·模型简化 | 第60页 |
| ·单元特性 | 第60-63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3-65页 |
| ·几何模型 | 第63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63-64页 |
| ·车载质量的处理 | 第6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生成 | 第64-65页 |
| ·静态电测试验 | 第65-69页 |
|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65页 |
| ·试验方案及使用仪器 | 第65-67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 ·基于相似性和模块化的车身有限元快速建模与分析 | 第69-72页 |
| ·设计要求 | 第69-70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研究总结 | 第73页 |
| ·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附录 | 第77-81页 |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