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凤台县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面临主要问题 | 第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30页 |
·区域概况 | 第21-26页 |
·自然地理 | 第21-23页 |
·地层与构造 | 第23-26页 |
·凤台地质灾害现状 | 第26-30页 |
·采空塌陷 | 第26-28页 |
·岩溶塌陷 | 第28页 |
·崩塌 | 第28-29页 |
·滑坡 | 第29页 |
·河岸崩塌 | 第29-30页 |
3 地质灾害评价预测模型 | 第30-45页 |
·地质灾害评价预测模型总体框架 | 第30页 |
·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 第30-34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30-32页 |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价 | 第32-34页 |
·地质灾害预测 | 第34-45页 |
·采空塌陷预测 | 第34-37页 |
·崩塌、滑坡、河流岸崩预测 | 第37-42页 |
·岩溶塌陷预测 | 第42-45页 |
4 凤台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59页 |
·数据库概述 | 第45-47页 |
·数据库特征 | 第45-46页 |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 第46页 |
·数据间的逻辑联系 | 第46-4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47-50页 |
·数据分层与命名 | 第47-48页 |
·图层命名规则 | 第48页 |
·“统一编号”原则 | 第48-50页 |
·数据库内容设计 | 第50页 |
·数据库建设 | 第50-59页 |
·图形数据库 | 第50-51页 |
·属性数据库 | 第51-59页 |
5 凤台县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信息系统 | 第59-79页 |
·凤台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信息系统概述 | 第59-61页 |
·系统服务对象 | 第59页 |
·主要开发工具 | 第59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系统目标 | 第60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60-61页 |
·系统功能 | 第61-79页 |
·图形库管理系统 | 第61-72页 |
·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72-74页 |
·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 第74-75页 |
·地质灾害预测评价 | 第75-79页 |
6 凤台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及防治区划 | 第79-91页 |
·凤台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79-81页 |
·凤台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价 | 第81-82页 |
·凤台县地质灾害预测评价 | 第82-88页 |
·采空塌陷预测评价 | 第82-84页 |
·滑坡灾害预测评价 | 第84-85页 |
·崩塌灾害预测评价 | 第85-86页 |
·河流岸崩灾害预测评价 | 第86-87页 |
·岩溶塌陷灾害预测评价 | 第87-88页 |
·凤台县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 第88-91页 |
·划分方法 | 第88-89页 |
·划分结果 | 第89-91页 |
7 凤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对策 | 第91-100页 |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与基本方法 | 第91页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第91-100页 |
·法规措施 | 第91-92页 |
·行政措施 | 第92页 |
·经济措施 | 第92-93页 |
·技术措施 | 第93-10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