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课题意义与目标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2-26页 |
·风景建筑理论 | 第12-17页 |
·风景建筑理念 | 第12-15页 |
·东方的风景建筑理念核心 | 第12-13页 |
·西方的风景建筑理念核心 | 第13-15页 |
·风景建筑设计原则 | 第15-17页 |
·风景建筑的环境因素及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风景建筑的文化因素与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地域环境理论框架 | 第17-26页 |
·地点性与地域性 | 第17-19页 |
·地域性层面 | 第19-22页 |
·建筑及其相应的环境是人类活动于地域的基本要素 | 第19页 |
·地域的综合差异形成建筑、城市的特性条件 | 第19-20页 |
·城市地域环境差异——以杭州和南京为例 | 第20-22页 |
·地点性层面 | 第22-26页 |
·地点性是建筑自身的特性 | 第22-23页 |
·地点性与建筑创作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西湖风景区的地域环境特征 | 第26-33页 |
·西湖风景区的景观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自然景观 | 第26-27页 |
·人文景观 | 第27-28页 |
·西湖风景区的建成环境分析 | 第28-33页 |
·历史沿革分析 | 第28-29页 |
·建成环境概述 | 第29页 |
·整体风貌分析 | 第29-30页 |
·建筑的合宜性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西湖风景区建筑设计策略 | 第33-50页 |
·宏观意境——建筑意营造 | 第33-44页 |
·优秀的园林创作传统 | 第33-34页 |
·理性与浪漫的创作模式 | 第34-35页 |
·因景而设的多样化建筑景观 | 第35-37页 |
·适宜的建筑体量与尺度 | 第37-43页 |
·建筑色彩的和谐统一 | 第43-44页 |
·具微匠法——建筑设计手法 | 第44-50页 |
·结合自然环境 | 第44-46页 |
·延续空间界面 | 第46页 |
·强化整体结构 | 第46-47页 |
·关联外部环境尺度 | 第47-48页 |
·整合建筑内外空间 | 第48页 |
·融入历史文脉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0-63页 |
·西湖西进——杭州西湖风景区规划改造项目 | 第50-53页 |
·表现于传统中的现代思考——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设计 | 第53-56页 |
·地域环境特征的建筑表达——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设计 | 第56-59页 |
·依旧创新——杭州湖滨商业街一期工程创作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一:引文出处 | 第67-68页 |
附录二:图片清单 | 第68-72页 |
附录三: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与设计实践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