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块状铁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引言第11-12页
   ·块状非晶合金的历史回顾与现状第12-19页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第19-20页
   ·非晶结构理论模型第20-21页
     ·微晶模型第21页
     ·硬球无规密堆模型第21页
     ·连续无规网络模型第21页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判定第21-28页
     ·临界冷却速率R_c第21-23页
     ·过冷液相区△T_x第23页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T_g/T_m和粘滞系数η第23-24页
     ·液相稳定性和抗晶化能力与GFA第24-25页
     ·通过物理结构参数研究非晶形成能力第25-26页
     ·化学键参数和原子半径差与GFA的关系第26-27页
       ·井上三条经验原则第27-28页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第28-31页
       ·粉末固结成行法第29-30页
       ·水淬法第30页
       ·铜模吸铸法第30页
       ·压铸法第30页
       ·定向凝固铸造法第30-31页
       ·磁悬浮熔炼铜模冷却法第31页
       ·熔体喷铸与真空吸铸相结合的制备技术第31页
   ·块状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第31-34页
       ·力学性能第31-32页
       ·软磁性能第32-33页
       ·硬磁性能第33页
       ·耐腐蚀性第33-34页
   ·合金设计理念第34页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相图热力学计算与F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第36-49页
   ·引言第36页
   ·相图热力学在非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第36-38页
   ·实验设备及其基本原理第38-39页
     ·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第38页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第38页
     ·X射线衍射仪第38-3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9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及其工艺第39-40页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工艺第39-40页
     ·实验样品的制备第40页
   ·实验样品的检测第40-48页
     ·Fe-Zr-B三元系第40-45页
     ·多元组分的Fe-Zr-B系非晶合金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Fe-Zr-B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分析第49-55页
   ·引言第49页
   ·Fe-Zr-B非晶非晶形成趋势第49-52页
     ·以半高宽(FWMH)为目标值第49-50页
     ·以强度(I)为目标值第50-52页
   ·分析与讨论第52-54页
     ·组元因素第52-53页
     ·实验工艺因素第53-54页
     ·理论计算与实验的误差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多组元Fe-Zr-B系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分析第55-67页
   ·引言第55页
   ·Fe—Co—Zr—B系非晶形成能力分析第55-58页
   ·Fe_(80)Zr_6B_(14-x)Si_x(X=0,2,4,6)非晶形成能力分析第58-60页
   ·Fe_(60-x)Co_(20)Zr_6Cu_1B_8Si_5Cr_x(X=1,2,3)非晶形成能力分析第60-65页
   ·冷却速率对Fe_(58)Co_(20)Zr_6Cu_1B_8Si_5Cr_2非晶形成能力影响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微观结构与Fe-Zr-B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第67-73页
   ·引言第67页
   ·网络结构对Fe—Zr—B非晶形成的影响第67-68页
   ·三棱柱结构对Fe—Zr—B非晶形成的影响第68-70页
   ·Fe—Zr—B原子分布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原创性声明第82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三角保税物流企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风险投资对中国软件企业成长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