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言语冲突的课堂透视--一项质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4页 |
第一章 师生言语冲突的主体 | 第14-22页 |
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言语冲突 | 第14-18页 |
(一) 教师个体与学生正式群体之间的言语冲突 | 第14-17页 |
(二) 教师个体与学生非正式群体之间的言语冲突 | 第17-18页 |
二、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言语冲突 | 第18-22页 |
(一) S 眼中的好生:小晖 | 第19-20页 |
(二) S 眼中的中等生:小政 | 第20-21页 |
(三) S 眼中的差生:小淇和小云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师生言语冲突的主题 | 第22-39页 |
一、知识的传承 | 第22-27页 |
(一) 知识传承的内容 | 第22-24页 |
(二) 知识传承的方式 | 第24-27页 |
二、规范的提醒 | 第27-35页 |
(一) 课堂规约 | 第27-32页 |
(二) 活动程序 | 第32-35页 |
三、情感的释放 | 第35-39页 |
(一) 语气 | 第35-36页 |
(二) 语调 | 第36-37页 |
(三) 褒贬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师生言语冲突的场域 | 第39-48页 |
一、物理场域 | 第39-42页 |
(一) 时间 | 第39-41页 |
(二) 座位 | 第41-42页 |
二、心理场域 | 第42-48页 |
(一) 潜伏 | 第43-44页 |
(二) 爆发 | 第44-46页 |
(三) 反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师生言语冲突的根源及对策 | 第48-62页 |
一、师生言语冲突的根源 | 第48-56页 |
(一) 师生言语冲突的统一性——总根源 | 第48-49页 |
(二) 师生言语冲突的多样性——基本根源 | 第49-56页 |
二、师生言语冲突的对策 | 第56-62页 |
(一) 正确认识师生冲突现象 | 第57-58页 |
(二) 各方面的对策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