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2 水工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混凝土微观结构、湿度特性及干缩应力的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4 混凝土损伤力学、温度损伤及湿度扩散损伤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5 混凝土自生体积收缩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6 温度及湿度反问题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1.7 混凝土水管冷却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温度和应力仿真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32-75页 |
2.1 混凝土非稳定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基本理论 | 第32-39页 |
2.2 考虑自身温度影响的混凝土非稳定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 | 第39-43页 |
2.3 考虑损伤影响的混凝土非稳定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 | 第43-51页 |
2.4 考虑自身温度及损伤影响的混凝土温度和应力仿真计算的非均质层合单元法 | 第51-54页 |
2.5 三维非稳定温度场应力场仿真计算及程序编制 | 第54-55页 |
2.6 考虑铁管和塑料质水管冷却问题的三维有限元迭代求解 | 第55-64页 |
2.7 考虑自干燥影响的混凝土湿度及干缩应力仿真计算 | 第64-70页 |
2.8 混凝土温度场和湿度场的耦合分析 | 第70-7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的混凝土湿度和干缩特性研究 | 第75-96页 |
3.1 混凝土细观结构模型研究及实现 | 第76-81页 |
3.1.1 二维多边形骨料的随机投放算法 | 第76-81页 |
3.1.2 随机骨料模型假定及网格剖分 | 第81页 |
3.2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的混凝土湿度场及干缩特性研究 | 第81-85页 |
3.2.1 损伤的定义及损伤函数的确定 | 第82-84页 |
3.2.2 混凝土损伤与混凝土湿度扩散的相互关系及假定 | 第84页 |
3.2.3 混凝土湿度扩散及干缩应力多层次结构模型本构关系确定 | 第84-85页 |
3.3 考虑损伤作用的混凝土细观湿度扩散及干缩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 第85-95页 |
3.3.1 算例1-未考虑损伤作用时的混凝土宏观、细观湿度及干缩应力分析 | 第85-90页 |
3.3.2 算例2-考虑损伤作用时的混凝土细观湿度及干缩应力分析 | 第90-9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四章 混凝土非绝热温升试验及反分析 | 第96-124页 |
4.1 混凝土工程温度场反演及施工反馈计算的基本模式 | 第96-97页 |
4.2 反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及算法 | 第97-104页 |
4.3 混凝土室内立方体块非绝热温升试验 | 第104-110页 |
4.4 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体积变形试验 | 第110-114页 |
4.5 人工风速影响下的长方体混凝土室内试验 | 第114-118页 |
4.6 曹娥江大闸闸底板施工期铁质水管冷却现场试验 | 第118-121页 |
4.7 混凝土水化放热温度敏感性参数试验 | 第121-12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五章 水工混凝土水管冷却布置型式优选及其防裂效果研究 | 第124-153页 |
5.1 概述 | 第124页 |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24-127页 |
5.3 水管冷却布置型式优选方案及温控效果研究 | 第127-144页 |
5.4 铁质与塑料质水管冷却效果对比分析 | 第144-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研究 | 第153-173页 |
6.1 混凝土温度、湿度场及温度与干缩应力计算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53-158页 |
6.2 水管冷却技术在软基大闸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 第158-165页 |
6.3 考虑温度历程的水化放热模型在掺膨胀剂混凝土工程中的运用 | 第165-1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3-176页 |
7.1 主要工作成果 | 第173-17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74-175页 |
7.3 展望 | 第175-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6页 |
附录 作者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86-187页 |
发表论文: | 第186页 |
参与科研及项目 | 第186-187页 |
致谢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