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影视传媒和意识形态有效性概述 | 第17-34页 |
第一节 影视传媒的内涵、属性、特点、功能 | 第17-22页 |
一、影视传媒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影视传媒的属性 | 第18-19页 |
三、影视传媒的优势 | 第19-20页 |
四、影视传媒的社会功能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主流意识形态的涵义、功能 | 第22-30页 |
一、意识形态的概述 | 第22-25页 |
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特点、功能 | 第25-29页 |
三、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概述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影视传媒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内在关系 | 第30-34页 |
一、影视传媒承担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 | 第31页 |
二、影视传媒是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的重要载体 | 第31-32页 |
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是影视传媒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影视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第34-51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影视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状况分析 | 第34-39页 |
一、十七年时期影视传媒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状况 | 第34-36页 |
二、文革时期影视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分析 | 第36-38页 |
三、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状况分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影视传媒与意识形态有效性的状况分析 | 第39-47页 |
一、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基本状况 | 第40-42页 |
二、影视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三、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动向 | 第43-45页 |
四、新时期影视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效性产生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有效性变化的社会原因分析 | 第47-51页 |
一、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导是根本 | 第47-48页 |
二、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导向 | 第48页 |
三、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关键 | 第48-49页 |
四、传播技术、技巧有待改进是基础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运用影视传媒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性 | 第51-62页 |
第一节 坚持党和政府对影视传媒的指导与监督 | 第51-54页 |
一、引导影视创作贯彻党的文艺指导方针 | 第51-52页 |
二、加强监管,引导影视传媒坚持正确的舆论 | 第52-53页 |
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功能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增强对传媒主体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第54-57页 |
一、提高传媒主体的政治素质,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 第54-55页 |
二、增强影视传媒的职业道德素质,杜绝庸俗内容的出现 | 第55-56页 |
三、提升影视传播者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大力扶持影视产业,加快影视传媒的发展 | 第57-59页 |
一、发展影视产业的必要性 | 第57-58页 |
二、国家加大对影视产业的管理 | 第58页 |
三、充分吸取国外影视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强类型片生产 | 第58-59页 |
第四节 重视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的应用 | 第59-62页 |
一、要进一步改善灌输方式 | 第60页 |
二、把握受众心理规律,利用传播技巧、技术提高传播效果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