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USB的前景展望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动向 | 第9页 |
| ·研究任务 | 第9-10页 |
| 2 USB系统概述 | 第10-24页 |
| ·USB总线构成 | 第10-15页 |
| ·USB主机 | 第10页 |
| ·USB设备 | 第10-14页 |
| ·USB设备检测 | 第11页 |
| ·USB设备状态 | 第11-12页 |
| ·USB设备描述符 | 第12-13页 |
| ·USB设备的请求 | 第13-14页 |
| ·USB的物理拓扑结构 | 第14-15页 |
| ·USB的逻辑拓扑结构 | 第15页 |
| ·物理连接和电气特性 | 第15-17页 |
| ·USB电源 | 第16-17页 |
| ·电源分配 | 第17页 |
| ·电源管理 | 第17页 |
| ·USB事务处理 | 第17-20页 |
| ·字段的格式 | 第17-18页 |
| ·信息包的格式 | 第18-20页 |
| ·令牌包 | 第18-19页 |
| ·数据包 | 第19-20页 |
| ·握手包 | 第20页 |
| ·USB数据传输 | 第20-22页 |
| ·块传输 | 第20-21页 |
| ·中断传输 | 第21页 |
| ·同步传输 | 第21页 |
| ·控制传输 | 第21页 |
| ·传输的要件 | 第21-22页 |
| ·设备的端点 | 第21页 |
| ·管道 | 第21-22页 |
| ·USB系统的分层 | 第22-23页 |
| ·USB的特点 | 第23-24页 |
| 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56页 |
| ·USB接口模块CY7C68013 | 第25-31页 |
| ·FX2的封装形式 | 第26-27页 |
| ·FX2内部8051微处理器 | 第27-28页 |
| ·FX2端点缓冲区 | 第28-29页 |
| ·USB的启动方式和枚举 | 第29页 |
| ·FX2的结构特点 | 第29-30页 |
| ·FX2的接口方式 | 第30页 |
| ·中断资源 | 第30-31页 |
| ·DSP处理器模块 | 第31-45页 |
| ·TMS320VC33的特点 | 第31-32页 |
| ·TMS320VC33DSP芯片基本结构 | 第32-33页 |
| ·TMS320VC33芯片的功能单元及各部件的功能介绍 | 第33-40页 |
| ·指令系统 | 第40-45页 |
| ·DSP的寻址方式 | 第40-44页 |
| ·程序流控制 | 第44页 |
| ·流水线操作 | 第44-45页 |
| ·指令系统 | 第45页 |
| ·模数转换模块 | 第45-47页 |
| ·DSP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 ·TMS320VC33的管脚说明和连线设计 | 第47-49页 |
| ·DSP外部扩展存储器 | 第49-50页 |
| ·DSP与计算机的接口设计 | 第50-52页 |
| ·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 | 第52-56页 |
|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 第52-53页 |
| ·CPLD和FPGA的比较和选用 | 第53-54页 |
| ·FPGA/CPLD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6页 |
| ·USB固件程序设计 | 第56-59页 |
| ·USB驱动程序设计 | 第59-65页 |
| ·WDM驱动程序基础 | 第60-61页 |
| ·I/O请求包(IRP) | 第61-62页 |
| ·WDM驱动程序的组成 | 第62-63页 |
| ·USB驱动程序的内核层 | 第63-64页 |
| ·USB程序各层的功能 | 第64页 |
| ·采集的驱动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 ·应用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 5 总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