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理论构想 | 第10-25页 |
第一节 语文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一、生命教育理论 | 第11-12页 |
二、人本教育理论 | 第12-13页 |
三、接受美学理论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基本内涵 | 第15-25页 |
一、生命与语文教学 | 第15-16页 |
二、生命与语文课堂教学 | 第16-19页 |
三、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特征 | 第19-22页 |
四、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价值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实践样态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感悟人文内蕴 | 第26-28页 |
一、汉字的人文意蕴 | 第26-27页 |
二、汉语的人文意蕴 | 第27页 |
三、文本的人文意蕴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教学主体: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 第28-31页 |
一、坚持平等的对话原则 | 第28-29页 |
二、弘扬和提升教师的生命主体地位 | 第29-30页 |
三、唤醒和回归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教学过程:展现动态生成 | 第31-37页 |
一、构建开放性课程,预设和生成统一 | 第31-34页 |
二、创设灵活性活动方式,促进个体生命成长 | 第34-35页 |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35-37页 |
第五节 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关爱的生命场 | 第37-39页 |
一、爱的氛围 | 第37页 |
二、自由的氛围 | 第37页 |
三、平等的氛围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实践策略 | 第39-54页 |
第一节 审美:体验生命 | 第39-46页 |
一、营造氛围,入境入神 | 第40-41页 |
二、巧设问题,神游怀想 | 第41-45页 |
三、梳理点拨,悦志畅神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对话:提升生命 | 第46-51页 |
一、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 第46-47页 |
二、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 第47-49页 |
三、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 | 第49-50页 |
四、与自我对话,内化重构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创造:超越生命 | 第51-54页 |
一、反思,完善生命 | 第51-52页 |
二、质疑,发展生命 | 第52-53页 |
三、求新,超越生命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注释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