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第一章 微乳液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 前言 | 第12页 |
2 微乳液基础知识简介 | 第12-17页 |
·微乳液的定义 | 第12-13页 |
·微乳液的形成 | 第13页 |
·微乳液的类型与结构 | 第13-15页 |
·微乳液的性质 | 第15页 |
·微乳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 | 第16页 |
·微乳液形成的理论 | 第16-17页 |
·微乳液结构的表征 | 第17页 |
3 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农药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微乳液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 | 第18-19页 |
4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原材料的纯化与表征 | 第20-26页 |
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 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高效氯氰菊酯的纯化与表征 | 第20-22页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纯化与表征 | 第22-25页 |
·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制备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 第26-33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粘度的测定 | 第27页 |
·电导测定 | 第27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27-33页 |
·含水量对微乳液流变的影响 | 第27-29页 |
·电导与微乳液结构 | 第29-31页 |
·微乳液形成中的电镜观察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混合表面活性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33-39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3页 |
2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混合体系的表面吸附 | 第33-35页 |
·NR600 和SDBS 的混合胶团化 | 第35-37页 |
·混合体系的胶团化和表面吸附的竞争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反离子对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的影响 | 第39-49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拟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39-40页 |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分解率的测定 | 第40页 |
·循环伏安(CV)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微乳液微观结构的电导研究 | 第40-42页 |
·反离子对O/W 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 第42-44页 |
·反离子对O/W 型微乳液热贮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45-49页 |
第六章 溶剂的极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在微乳液中增溶位置的影响 | 第49-53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稳态荧光测定胶束的微极性 | 第49页 |
·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分解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不同极性的3096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在微乳液胶束中的微极性 | 第50-51页 |
·油相极性对探针增溶位置的影响 | 第51-52页 |
·溶剂极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微乳液热贮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总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9页 |
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