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喷桩在乐温高速公路软基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稳定性计算理论 | 第9-10页 |
·软土强度增长规律的研究 | 第10-11页 |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 | 第12-13页 |
·沉降与稳定性观测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2 乐温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20页 |
·区域地质 | 第16-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页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18-1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公路自然区划 | 第19页 |
·软土的分布 | 第19-20页 |
3 软土路堤稳定性分析 | 第20-29页 |
·软土的工程特性 | 第20-21页 |
·软土路堤极限高度计算 | 第21-23页 |
·路堤的极限高度 | 第21-23页 |
·极限高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23页 |
·软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3-28页 |
·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软土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4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措施 | 第29-38页 |
·粉喷桩加固机理 | 第29-30页 |
·水泥的水化反应 | 第29页 |
·土颗粒与水泥水化物的作用 | 第29-30页 |
·碳酸化作用 | 第30页 |
·粉喷桩复合地基试桩方案 | 第30-31页 |
·粉喷桩试桩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钻探取芯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1-32页 |
·静载试验 | 第32页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32-36页 |
·加固区沉降计算 | 第32-34页 |
·加固区下卧层的沉降计算 | 第34-35页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加固后软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5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数值模拟 | 第38-48页 |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38-40页 |
·有限元模拟步骤 | 第40-41页 |
·乐温高速公路软基的数值模拟 | 第41-44页 |
·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 | 第44-45页 |
·桩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垫层刚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6 软土地基路堤施工监测 | 第48-68页 |
·监测意义及项目 | 第48页 |
·软基路堤观测方案 | 第48-52页 |
·观测仪器的埋设 | 第48-49页 |
·应力观测 | 第49-50页 |
·沉降观测 | 第50-51页 |
·侧向位移观测 | 第51-52页 |
·监测成果及分析 | 第52-63页 |
·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2-57页 |
·沉降观测成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侧向位移观测成果及分析 | 第61-63页 |
·工后沉降预测 | 第63-66页 |
·工后沉降预测的理论 | 第63-65页 |
·工后沉降预测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7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