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风险的变化及防范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研究角度的创新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15-16页 |
| 第2章 鹿特丹规则概述及其对无单放货的影响 | 第16-21页 |
| ·鹿特丹规则概述 | 第16-18页 |
| ·《鹿特丹规则》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 ·《鹿特丹规则》的内容及主要变革 | 第17-18页 |
| ·鹿特丹规则对无单放货的影响 | 第18-21页 |
| ·FOB条件下卖方潜在风险增大 | 第18-19页 |
| ·无单放货在一定条件下合法化 | 第19-21页 |
| 第3章 我国出口贸易中无单放货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1-30页 |
| ·我国出口贸易中无单放货的现状 | 第21-27页 |
| ·我国FOB出口成交比例增大 | 第21-26页 |
| ·我国出口贸易中无单放货屡增不减 | 第26-27页 |
| ·我国出口贸易中无单放货的成因 | 第27-30页 |
| ·货先单后 | 第27-28页 |
| ·特殊商品 | 第28页 |
| ·买方诈骗 | 第28页 |
| ·其他原因 | 第28-30页 |
| 第4章 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的风险及其变化 | 第30-41页 |
| ·无单放货的风险 | 第30-32页 |
| ·卖方丧失货物控制权 | 第30页 |
| ·卖方丧失诉权 | 第30-31页 |
| ·卖方无法收汇 | 第31-32页 |
| ·鹿特丹规则的相关规定 | 第32-37页 |
| ·有关托运人制度的规定 | 第32-34页 |
| ·有关货物控制权的规定 | 第34-36页 |
| ·有关货物交付中无单放货机制的规定 | 第36-37页 |
| ·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风险的变化 | 第37-41页 |
| ·卖方更容易丧失货物控制权 | 第37-38页 |
| ·卖方丧失诉权的风险增大 | 第38页 |
| ·卖方更加难以安全收汇 | 第38-41页 |
| 第5章 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案例新解 | 第41-46页 |
| ·涉及托运人纠纷的无单放货案 | 第41-43页 |
| ·案例情况 | 第41页 |
| ·案例评析 | 第41-43页 |
| ·涉及记名提单的无单放货案 | 第43-46页 |
| ·案例情况 | 第44页 |
| ·鹿特丹规则下的新解 | 第44-46页 |
| 第6章 鹿特丹规则下无单放货风险的防范 | 第46-51页 |
| ·宏观层面的措施 | 第46-48页 |
| ·健全和完善我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 | 第46-47页 |
| ·增强FOB出口的风险防范意识 | 第47-48页 |
| ·出口企业应加强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的学习 | 第48页 |
| ·微观层面的措施 | 第48-51页 |
| ·卖方不要轻易放弃直接订舱和获取提单的权利 | 第48-49页 |
| ·FOB卖方应努力成为单证托运人和控制方 | 第49页 |
| ·卖方应谨慎地选择运输单证类型 | 第49-50页 |
| ·卖方应仔细审查买方或境外货代的资信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