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小山词》在宋代的接受 | 第9-25页 |
第一节 对《小山词》自序中词学观的接受 | 第10-14页 |
一、“补乐府之亡”的词学观 | 第10-12页 |
二、宋代词话中对《小山词》自序词学观的接受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宋代士人对《小山词》的品评 | 第14-19页 |
一、词作的赏析 | 第14-16页 |
二、对词作风格特征的品评 | 第16-19页 |
第三节 从对前人的继承和对后人的影响中看《小山词》的接受 | 第19-25页 |
一、对前人的继承 | 第19-22页 |
二、对后世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小山词》在元明的接受 | 第25-40页 |
第一节 《小山词》在元代的接受 | 第26-33页 |
一、《文献通考》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26-32页 |
二、元代笔记中对小晏词及其人的品评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小山词》在明代的接受 | 第33-40页 |
一、“词之正宗”:王世贞对《小山词》地位的认识 | 第33-35页 |
二、杨慎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35-37页 |
三、从《草堂诗余》看明人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37页 |
四、小山词对俗文学的影响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小山词》在清代及近代的接受(上) | 第40-55页 |
第一节 云间词派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41-43页 |
一、浅率尘俗,倡含蓄蕴藉 | 第41-42页 |
二、“欧晏正派,俱在神韵”:王世祯神韵说与《小山词》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浙西词派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43-46页 |
一、朱彝尊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43-44页 |
二、“续南部馀绪,闯花间之室”:郭麐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常州词派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46-55页 |
一、“结语殊怨”和“柔厚在此”:周济和谭献与《小山词》 | 第46-48页 |
二、“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论小山词 | 第48-49页 |
三、“叔原贵异”:刘熙载论小山词 | 第49-50页 |
四、“曲折以情胜”、“深婉以韵胜”:陈廷焯的“沉郁”说与小山词 | 第50-55页 |
第四章 《小山词》在清代及近代的接受(下) | 第55-69页 |
第一节 晚清词学家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55-58页 |
一、“哀艳风流”:郑文焯对《小山词》的理解 | 第55-57页 |
二、“沈著厚重”:况周颐对《小山词》的品评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近代词学家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58-61页 |
一、“大历十子之流”:王国维评《小山词》 | 第58-60页 |
二、“华严境界”:梁启超评小山词 | 第60-61页 |
第三节 现代词学家对《小山词》的接受 | 第61-69页 |
一、《小山词》的版本考 | 第62-64页 |
二、《小山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 第64-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