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变更制度适用的实践考察及理论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情势变更制度确立以来的案件考察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情势变更制度的确立 | 第11-14页 |
一、情势变更而非情事变更 | 第11-12页 |
二、情势变更制度而非情势变更原则 | 第12-13页 |
三、情势变更制度确立的立法沿革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情势变更案件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情势变更案件类型 | 第16-21页 |
一、依案件所涉合同类型划分 | 第16页 |
二、依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制度的事由划分 | 第16-18页 |
三、依法院认定结果划分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情势变更制度适用的现状评析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情势变更制度适用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一、在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中存有较大的适用空间 | 第21页 |
二、主张适用情势变更制度的事由呈现出多样性 | 第21页 |
三、以价格变化为事由的案件几乎未得到法院支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情势变更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情势变更的界定标准及涵盖范围不明确 | 第22-23页 |
二、与诚信、公平原则及不可抗力制度界限不明 | 第23-24页 |
三、合同约定完全排除了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 | 第24-25页 |
四、司法实践中存在误用甚至滥用情势变更制度的现象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对情势变更制度适用现状的总结和思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情势变更的界定标准及涵盖范围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情势"如何确定 | 第28-32页 |
一、"情势"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二、"情势"仅包括客观情势 | 第29-31页 |
三、"情势"不同于"事由"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事由"如何确定 | 第32-35页 |
一、"事由"的概念界定 | 第32页 |
二、"事由"的涵盖范围 | 第32-33页 |
三、"事由"的具体类型 | 第33-34页 |
四、对情势变更案件中争议事由的看法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变更"如何确定 | 第35-38页 |
一、"变更"的概念界定 | 第35-36页 |
二、"变更"的具体类型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情势变更制度与商业风险及不可抗力的区别 | 第38-45页 |
第一节 正确区分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 | 第38-40页 |
一、从预见程度方面进行区分 | 第38-39页 |
二、从引发原因方面进行区分 | 第39页 |
三、从表现形式方面进行区分 | 第39页 |
四、从变化幅度方面进行区分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情势变更制度与不可抗力的区别 | 第40-45页 |
一、情势变更事由包括不可抗力事件 | 第40-41页 |
二、情势变更制度与不可抗力制度的异同与交义 | 第41-45页 |
第五章 情势变更制度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 第45-50页 |
第一节 情势变更制度与契约严守及契约自由原则 | 第45-46页 |
一、情势变更制度是契约严守原则的例外 | 第45页 |
二、情势变更制度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补充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情势变更制度与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平原则 | 第46-50页 |
一、情势变更制度并非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化 | 第47-48页 |
二、情势变更制度的上位原则应为公平原则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