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监控代理设计和实现
| 1. 概述 | 第1-14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9-10页 |
| ·网络管理监控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代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工作介绍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安排 | 第12页 |
| ·作者完成的工作 | 第12-14页 |
| 2. 空管系统监控子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14-20页 |
| ·空管系统监控子系统的分析 | 第14-16页 |
| ·监控代理子系统分析 | 第16-17页 |
| ·基于代理的监控系统的提出 | 第17-18页 |
| ·基于代理的监控系统的组成 | 第18-20页 |
| 3. 通用监控系统框架设计 | 第20-37页 |
| ·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 | 第20-25页 |
| ·软件复用的特点和现状 | 第20-21页 |
| ·面向对象方法对软件复用的支持 | 第21-24页 |
| ·复用技术对OO 方法的支持 | 第24-25页 |
| ·基于框架技术的监控代理快速开发 | 第25-37页 |
| ·框架技术介绍 | 第25-26页 |
| ·代理开发的特点 | 第26-28页 |
| ·重要类库 | 第28-33页 |
| ·字节流处理类 | 第28-31页 |
| ·配置文件读取类 | 第31页 |
| ·调试信息处理类 | 第31页 |
| ·CRoutineFrame 类 | 第31-32页 |
| ·CCompublic 类 | 第32页 |
| ·SNMP 设备探询开发类 | 第32-33页 |
| ·其他类 | 第33页 |
| ·框架的构成 | 第33-35页 |
| ·框架的改进计划 | 第35-37页 |
| 4. 主机监控代理的设计和实现 | 第37-70页 |
| ·监控代理概述 | 第37-42页 |
| ·监控代理的主要功能 | 第37-39页 |
| ·监控代理的整体框架 | 第39-40页 |
| ·监控代理的环境 | 第39-40页 |
| ·监控代理的设计 | 第40-42页 |
| ·进程组的设计 | 第40页 |
| ·监控代理振荡态的设计 | 第40-42页 |
| ·监控代理重要数据结构设计 | 第42页 |
| ·监控代理获取系统信息关键技术 | 第42-63页 |
| ·基于不同平台使用伪文件系统获取进程信息 | 第43-54页 |
| ·伪文件系统 | 第43-44页 |
| ·使用/proc 获取进程信息 | 第44-54页 |
| ·基于不同平台获取系统信息 | 第54-63页 |
| ·探测CPU 占用率 | 第54-58页 |
| ·在IBM AIX 平台上探测CPU 的占用率 | 第55-56页 |
| ·在HP Tru64 平台上探测CPU 的占用率 | 第56-58页 |
| ·探测硬盘使用情况 | 第58-60页 |
| ·探测内存使用情况 | 第60-63页 |
| ·SCO Unix 探测总的物理内存 | 第61页 |
| ·IBM AIX 系统探测总的物理内存 | 第61-62页 |
| ·HP Tru64 系统探测总的物理内存 | 第62-63页 |
| ·切换进程组 | 第63-70页 |
| ·切换进程组的过程分解 | 第63-65页 |
| ·有关启动进程组时席位限制的设计研究 | 第65-67页 |
| ·偶然性重复启动同一进程的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 第67-70页 |
| ·问题的发现 | 第67-68页 |
| ·利用Fork 启动一个进程时伪文件的变化 | 第68页 |
| ·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68-70页 |
| 5 基于设计模式的跨平台监控代理的设计和研究 | 第70-80页 |
| ·设计模式的产生 | 第70页 |
| ·设计模式的发展 | 第70-72页 |
| ·设计模式的好处 | 第72-73页 |
| ·设计模式和框架 | 第73-74页 |
| ·使用设计模式改进监控代理 | 第74-79页 |
| ·模板模式的使用 | 第75-76页 |
| ·策略模式的使用 | 第76-78页 |
| ·桥接模式的使用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总结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作者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5-86页 |
| 声明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