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页 |
| ·聚酯纤维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世界聚酯纤维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 ·我国聚酯纤维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聚酯短纤维油剂的发展概况 | 第12页 |
| ·聚酯短纤维油剂用抗静电剂 | 第12-16页 |
| ·静电产生的机理 | 第12-13页 |
| ·抗静电剂消除静电的原理 | 第13-14页 |
| ·抗静电剂的种类 | 第14-16页 |
|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 第14页 |
| ·两性型抗静电剂 | 第14-15页 |
|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 第15页 |
|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 第15-16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发展概况(简称PK) | 第16-18页 |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 | 第18-21页 |
|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物理特性 | 第18-20页 |
|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合成 | 第20页 |
| ·磷酸酯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在纺织助剂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1页 |
| ·抗静电剂对磷酸酯(盐)的要求 | 第21-23页 |
| ·磷酸酯(盐)的稳定性 | 第21-22页 |
| ·适宜的单、双酯比例 | 第22页 |
| ·未反应醇与游离磷酸的最低化要求 | 第22页 |
| ·磷酸酯质量的可控制性 | 第22页 |
| ·反应过程中pH值的控制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 ·主要内容 | 第23页 |
| ·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32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24页 |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 ·烷基磷酸酯及其钾盐的合成原理 | 第25-26页 |
| ·高碳醇磷酸酯抗静电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 ·C_(18)脂肪醇磷酸酯的制备 | 第26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的制备 | 第26-27页 |
| ·磷酸酯单酯、双酯、总酸度及无机磷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磷酸酯色相的测定 | 第28页 |
| ·磷酸酯转化率的测定 | 第28页 |
| ·吸湿性的测定 | 第28页 |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28页 |
| ·润湿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 ·乳化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起泡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耐热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29页 |
| ·~(31)p-NMR波谱的测定 | 第29页 |
| ·PH值的测定 | 第29-30页 |
| ·乳液粒径的测试 | 第30页 |
| ·10%浓度的PK乳液离心分离与静置分层 | 第30页 |
| ·比电阻的测定 | 第30页 |
| ·纤维摩擦系数的测定 | 第30-31页 |
| ·静摩擦系数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动摩擦系数的测定 | 第31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在聚酯短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 | 第31-32页 |
| ·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ESEM) | 第31页 |
|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观察(STM)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67页 |
| ·高碳醇磷酸酯制备的研究 | 第32-35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摩尔比的影响 | 第33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4页 |
| ·水解工艺的影响 | 第34页 |
| ·各因素对磷酸酯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磷酸酯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35-42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 ·化学滴定法 | 第37页 |
| ·~(31)P-NMR波谱分析 | 第37-42页 |
| ·不同烷基链长的烷基磷酸酯钾盐的~(31)P-NMR谱图 | 第38-40页 |
| ·化学滴定法与核磁共振法的比较 | 第40页 |
| ·水解前后的~(31)P-NMR谱图 | 第40-42页 |
| ·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42页 |
| ·PK乳液粒径的研究 | 第42-52页 |
| ·中和工艺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2-48页 |
| ·pH值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烷基链长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4页 |
| ·中和温度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冷却时间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搅拌速度对PK乳液粒径的影响 | 第47-48页 |
| ·PK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 第48-51页 |
| ·乳液不稳定的表现形式 | 第48-49页 |
| ·影响乳液的稳定性的因素 | 第49-50页 |
| ·PK乳液粒径与稳定性的研究 | 第50-51页 |
| ·PK乳液粒径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 ·烷基链长对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不同单、双酯的比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中和剂KOH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其它因素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吸附量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温湿度对聚酯短纤维抗静电性的影响 | 第57页 |
| ·抗静电剂对聚酯短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 | 第57-62页 |
| ·纤维摩擦机理 | 第57-60页 |
| ·摩擦特性的涵义 | 第60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对短纤维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吸附量对聚酯短纤维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 ·PK乳液粒径对聚酯短纤维摩擦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 ·烷基磷酸酯钾盐在聚酯短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 | 第62-67页 |
| ·环境扫描电镜的观察(ESEM) | 第62-65页 |
| ·吸附量对聚酯短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4页 |
| ·PK乳液粒径对聚酯短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观察(STM)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