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全自动双端子数控压接机数控系统开发与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线束机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的章节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线束机的系统结构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控制器局域网(CAN) | 第14-32页 |
| ·几种现场控制总线的比较 | 第14-18页 |
| ·CAN 总线的特点 | 第18-20页 |
| ·CAN总线的分层结构 | 第20-29页 |
| ·CAN 的分层结构 | 第21-22页 |
|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 第22-23页 |
|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 第23-29页 |
| ·物理层 | 第29页 |
| ·CAN总线的应用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CAN 总线位定时原理 | 第32-44页 |
| ·CAN 总线位定时原理 | 第32-33页 |
| ·CAN 位结构 | 第33-38页 |
| ·同步段 | 第35-36页 |
| ·传播段 | 第36-37页 |
| ·同步 | 第37-38页 |
| ·振荡器容差 | 第38页 |
| ·CAN总线位定时的计算 | 第38-40页 |
| ·位定时的基本公式 | 第40-41页 |
| ·设置位定时的方法 | 第41-42页 |
| ·计算实例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线束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4-56页 |
| ·主控模块 | 第45-47页 |
| ·电源管理、压接、电机、CAN通讯模块 | 第47-49页 |
| ·智能IO模块 | 第49-52页 |
| ·硬件抗干扰的设计 | 第52-56页 |
| 第六章 线束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68页 |
| ·主控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6-59页 |
| ·电机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59-60页 |
| ·IO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60-61页 |
| ·IO模块的CAN通讯软件设计 | 第61-66页 |
| ·电机、主控、压接、电源模块的CAN通讯软件设计 | 第66-68页 |
| 第七章 线束机控制系统协议的编码 | 第68-7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一 | 第80-81页 |
| 附录二 | 第81-82页 |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84-85页 |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