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论文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前言第1-15页
第一部分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第15-26页
 一、社会保障法的本质第15-18页
  (一) 社会保障法是生存权利和基本发展权利保护法第15-16页
  (二) 社会保障法是弱者保护法第16-17页
  (三) 社会保障法是收入分配调节法第17-18页
 二、农村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第18-21页
  (一) 生活安全是农村社会保障法的首要价值第18页
  (二) 分配正义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另一重要价值追求第18-21页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联系第21-26页
  (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第21-22页
  (二)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健康发展第22-24页
  (三)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24-25页
  (四)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生育政策第25-26页
第二部分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概述第26-39页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第26-28页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一) 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单一、水平过低、覆盖面小第29页
  (二) 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第29-30页
  (三) 缺乏有效管理、透明度差第30页
  (四) 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极差第30-31页
 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和问题存在的解释第31-39页
  (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及现存问题的理论分析第31-35页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的现实成因第35-39页
第三部分 关于土地保障和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分析第39-50页
 一、关于土地保障的分析第39-44页
  (一) 对土地保障理论本身的置疑第39-41页
  (二) 土地保障能力弱化第41-42页
  (三) 传统大家庭趋于瓦解第42-44页
 二、二元社会保障结构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分析第44-50页
  (一) 关于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分析第44-46页
  (二) 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分析第46-50页
第四部分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第50-63页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第50-56页
  (一)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差比较分析第50-51页
  (二)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农业部门的份额比较分析第51-54页
  (三) 关于人口压力的比较分析第54-55页
  (四)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第55-56页
 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行性的经济分析第56-58页
  (一)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第56-58页
  (二) 农民收入水平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第58页
 三、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分析第58-63页
  (一) 非经济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影响的历史说明第58-59页
  (二) 非经济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影响的理论解释第59-61页
  (三) 非经济因素对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具体分析第61-63页
第五部分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第63-81页
 一、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立足点第63-67页
  (一) 立足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化制度安排长期存在的现实第63-64页
  (二) 立足于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第64-65页
  (三) 立足于家庭观念较强、家庭地位重要的传统与现实第65-66页
  (四) 立足于八亿农村人口的现状第66-67页
 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一般原则第67-69页
  (一)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第67-68页
  (二)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第68-69页
 三、现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式分析第69-71页
  (一) 国家保障方式第69页
  (二) 农村社区保障第69-70页
  (三) 个人保障第70-71页
  (四) 社会互助第71页
  (五) 家庭保障第71页
 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构建第71-81页
  (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第71-73页
  (二) 我国农村社会制度的过渡模式第73-79页
  (三)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升级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主城区交通环境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下一篇:磁控溅射TiN及ZrN薄膜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