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6页 |
|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6-7页 |
| ·晋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7-9页 |
| 第二章 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国外研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 | 第10-14页 |
| ·问题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14-17页 |
| ·问题讨论 | 第14-1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生态环境需水原理及概念界定 | 第17-23页 |
| ·生态环境需水原理 | 第17-20页 |
| ·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 ·一般原理 | 第18-20页 |
| ·生态环境需水概念的辨识及界定 | 第20-23页 |
| ·概念辨识 | 第20-22页 |
|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23-34页 |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23-31页 |
| ·历史流量法 | 第23-25页 |
| ·水力学方法 | 第25-27页 |
| ·栖息地法 | 第27-28页 |
| ·水质—流量法 | 第28-29页 |
| ·水量补充法 | 第29-30页 |
| ·基本功能设定法 | 第30页 |
| ·生态经济法 | 第30-31页 |
|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 ·直接计算法 | 第31-32页 |
| ·间接计算法 | 第32页 |
| ·分区算法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晋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34-57页 |
| ·流域概况 | 第34-37页 |
| ·自然概况 | 第34-35页 |
| ·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35-36页 |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36-37页 |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37-44页 |
| ·模型选择——多元统计预测模型 | 第37-38页 |
| ·模型影响因子分析 | 第38-39页 |
| ·福建省枯水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及分析 | 第39-41页 |
| ·24站枯水流量经验方程 | 第41-42页 |
| ·结果验证 | 第42页 |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42-44页 |
|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 | 第44-55页 |
| ·计算方法选择及过程 | 第44-51页 |
| ·结果验证 | 第51-53页 |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研究主要结论和不足 | 第57-59页 |
|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 ·通过计算晋江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说明河道内径流量基本可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要求 | 第57页 |
| ·通过计算晋江流域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表明现今天然降水和地下水可以满足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要求 | 第57-58页 |
| ·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 ·在确定影响枯水的因素时,没有考虑地质指数 | 第58页 |
| ·在确定晋江流域不同类型生态环境需水定额时,采用的是经验方法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