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形成机制及资源潜力研究

前言第1-13页
第1章 凝析油气形成的地质背景第13-36页
   ·区域地质背景第13-16页
     ·构造运动与演化第13-14页
     ·地层第14-16页
     ·构造分区第16页
   ·油气分布第16页
   ·源岩的发育、分布及演化阶段第16-17页
   ·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分布第17-18页
   ·压力场特征与分布第18-36页
第2章 凝析油气藏类型、判别及分布第36-47页
   ·凝析气藏的定义及相态分类第36-37页
   ·凝析油气藏判别方法第37-42页
     ·实测高压物性PVT相图法第37页
     ·经验判别方法第37-40页
     ·PR状态方程法第40-42页
   ·典型油气藏判别第42-45页
   ·凝析油气的分布第45-47页
第3章 凝析油的地球化学剖析及油源对比第47-65页
   ·凝析油气的地化剖析第47-55页
     ·油的地化剖析第47-53页
     ·气体组分第53-55页
   ·凝析油与下伏油层油油对比第55-58页
     ·英51 井葡萄花油层凝析油与下伏油的对比第55-57页
     ·古109 井葡萄花凝析油与下伏油对比第57-58页
   ·油源对比第58-65页
第4章 凝析油生成的热模拟实验及成烃机理第65-84页
   ·样品与实验第65-68页
   ·高压釜模拟实验结果及初步分析第68-69页
   ·恒速升温模拟实验及化学动力学模型的标定第69-84页
     ·开放体系模拟实验第69-71页
     ·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第71-84页
第5章 凝析气相态成因研究第84-135页
   ·凝析气的一般相态成因第84-85页
   ·齐家古龙凹陷难以存在的凝析油气相态成因第85-87页
     ·齐家古龙凹陷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决定了难以形成原生凝析气藏第85-86页
     ·齐家古龙凹陷难以形成气侵型凝析气藏第86-87页
     ·齐家古龙凹陷不利于形成分异型凝析气藏第87页
     ·已发现的凝析气不是气洗作用形成的第87页
   ·热蒸发分馏作用是研究区凝析气的重要相态成因第87-120页
     ·凝析气藏分布在同源黑油油层上部表明热蒸发作用存在的可能性第88-89页
     ·热蒸发模拟实验支持热蒸发作用是研究区凝析油气的合理成因第89-96页
     ·轻烃指标支持热蒸发作用的存在第96-99页
     ·相对挥发度计算支持热蒸发作用的存在第99-103页
     ·甲烷含量的垂向分布证实了热蒸发作用的存在第103-108页
     ·原油裂解气为热蒸发提供了补充物质来源第108-120页
   ·古31 井冷凝油是气洗作用形成的第120-134页
     ·基本理论第121-122页
     ·PR状态方程和纯组分的性质参数第122页
     ·初始气、油组成和参数第122页
     ·气洗作用对常用地化参数的影响第122-128页
     ·影响相对溶解度的因素第128-130页
     ·气洗作用引起的正构系列组分变化第130-131页
     ·气洗导致凝析油和残留油的正构组分协变关系第131页
     ·古31 井H1 气层冷凝油是气洗作用形成的第131-134页
   ·影响烃类体系相态的因素分析第134-135页
第6章 齐家-古龙地区凝析油资源评价及有利分布区预测第135-169页
   ·源岩地化特征及有机质原始丰度和原始生烃潜力的恢复第135-142页
     ·有机质丰度第135-137页
     ·有机质类型第137页
     ·有机质的成熟度第137-139页
     ·源岩中有机质原始丰度和原始生烃潜力的恢复第139-142页
   ·源岩的生、排烃量及其分布第142-144页
     ·生、排烃量的计算方法第142-143页
     ·源岩生排烃量及生排烃强度评价第143-144页
   ·研究区凝析油及轻质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第144-145页
   ·研究区凝析油及轻质油的有利分布区预测第145-169页
结语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角三缸液压摇摆台控制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CDMA系统软切换实现和若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