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问题的提出 | 第7-15页 |
第一节 沃尔玛"工会门" | 第7-8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综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渊源 | 第15-24页 |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5-21页 |
第二节 社会契约论到综合社会契约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综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形态 | 第24-38页 |
第一节 主要信条 | 第24-33页 |
第二节 决策模式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综合社会契约论与利益相关者责任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对综合社会契约论的评析 | 第38-44页 |
第一节 超规范是否合法 | 第39-43页 |
第二节 道德自由空间是否受限 | 第43页 |
第三节 优先原则是否完备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综合社会契约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第44-47页 |
第一节 实践向度:综合社会契约论对我国经济伦理建设的启示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理论向度:综合社会契约论对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启示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