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 ·择偶 | 第8-10页 |
| ·择偶的心理学定义 | 第8-9页 |
| ·择偶标准 | 第9页 |
| ·择偶理论 | 第9-10页 |
| ·进化理论 | 第9-10页 |
| ·资源交换理论 | 第10页 |
| ·同类匹配理论 | 第10页 |
| ·择偶梯度理论 | 第10页 |
| ·刺激-价值-角色理论(SVR) | 第10页 |
| ·冲突 | 第10-12页 |
| ·冲突的定义 | 第10-11页 |
| ·冲突的类型 | 第11页 |
| ·冲突的原因 | 第11-12页 |
| ·冲突的功能 | 第12页 |
| ·冲突的解决模式 | 第12页 |
| ·爱情与亲情冲突研究 | 第12-13页 |
| 3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 第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13页 |
| 4 爱情与亲情冲突缘由研究 | 第13-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个案选取 | 第13页 |
| ·研究工具 | 第13-14页 |
| ·研究程序 | 第14页 |
| ·提出问题和假设 | 第14页 |
| ·抽取样本 | 第14页 |
| ·资料分析 | 第14页 |
| ·研究结果 | 第14-21页 |
| ·爱情与亲情冲突困境:父母的反对 | 第14-18页 |
| ·抽取意义单元形成的父母反对原因的要素点 | 第14-15页 |
| ·父母反对原因的关键概念词 | 第15-17页 |
| ·父母反对原因的核心类别 | 第17页 |
| ·父母反对原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17-18页 |
| ·爱情与亲情冲突困境:子女的坚持 | 第18-21页 |
| ·开放编码形成意义单元 | 第18-19页 |
| ·对要素点就行主轴编码 | 第19-20页 |
| ·进一步对概念词进行归纳形成核心类别 | 第20页 |
| ·子女择偶偏好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0-21页 |
| ·小结与分析 | 第21-23页 |
| ·爱情与亲情冲突困境:父母的反对 | 第21-23页 |
| ·地域 | 第21页 |
| ·感情 | 第21页 |
| ·个性品质 | 第21-22页 |
| ·家庭状况 | 第22页 |
| ·理想人选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页 |
| ·社会文化 | 第22-23页 |
| ·生理条件 | 第23页 |
| ·爱情与亲情的冲突困境:子女的坚持 | 第23页 |
| ·感情 | 第23页 |
| ·个性品质 | 第23页 |
| ·生理条件和物质条件 | 第23页 |
| 5 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 第23-3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研究结果 | 第24-30页 |
| ·抽取意义单元形成冲突解决策略的要素点 | 第24-26页 |
| ·冲突解决策略的关键概念词 | 第26-28页 |
| ·冲突解决策略的核心类别 | 第28页 |
| ·冲突解决策略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8-30页 |
| ·小结与分析 | 第30-32页 |
| ·沟通协调 | 第30页 |
| ·抗争 | 第30-31页 |
| ·求助 | 第31页 |
| ·逃避 | 第31页 |
| ·妥协 | 第31页 |
| ·无助 | 第31页 |
| ·宣泄 | 第31-32页 |
| ·压抑 | 第32页 |
| ·迂回 | 第32页 |
| 6 父母干预子女择偶过程对子女恋爱关系的影响 | 第32-37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 ·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 ·抽取意义单元形成父母的干预影响子女恋爱关系的要素点 | 第32-34页 |
| ·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关系影响的关键概念词 | 第34-35页 |
| ·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关系影响的核心类别 | 第35页 |
| ·冲突解决策略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5-36页 |
| ·小结与分析 | 第36-37页 |
| ·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 第37页 |
| 7 讨论 | 第37-39页 |
| ·婚恋崇尚自由,父母之命仍做参考 | 第37-38页 |
| ·择偶代际冲突是引起爱情与亲情冲突的主要原因 | 第38页 |
| ·受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谐文化的深远影响,冲突解决策略更以“和谐”为优势目标 | 第38-39页 |
| ·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关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 第39页 |
| 8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39页 |
| 9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