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背景论 | 第10-18页 |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第二节 一人公司的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第三节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所产生的“1+1>2”之效应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解释论 | 第18-32页 |
| 第一节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命题之解析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 一、理论上的冲击 | 第21-22页 |
| 二、实践中的“呼唤” | 第22-23页 |
| 三、判例下的启示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特殊样态 | 第24-27页 |
| 一、评判标准不尽相同 | 第25-26页 |
| 二、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情形产生时,有权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不同 | 第26页 |
| 三、责任形式不同 | 第26-27页 |
| 第四节 几种特殊一人公司的法人格否认问题 | 第27-32页 |
| 一、夫妻公司 | 第27-29页 |
| 二、国有独资公司 | 第29页 |
| 三、全资子公司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之立法论 | 第32-51页 |
| 第一节 立法之必要性 | 第32-35页 |
| 一、中国国情的考量 | 第32页 |
| 二、潮流趋势的遵循 | 第32-33页 |
| 三、萌芽立法的铺垫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各国(地区)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考察 | 第35-42页 |
| 一、法规适用模式 | 第35-37页 |
| 二、法理适用模式 | 第37-38页 |
| 三、共同适用模式(即在公司法中有相关的法人格否认规定,但在判例和学说中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理论的模式) | 第38-42页 |
| 第三节 中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2-46页 |
| 一、戒“盲从” | 第42-43页 |
| 二、探“迷雾” | 第43-44页 |
| 三、定标准 | 第44-45页 |
| 四、量成本 | 第45页 |
| 五、比“轻重” | 第45-46页 |
| 第四节 中国一人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法律构建 | 第46-51页 |
| 一、行为要件 | 第47-48页 |
| 二、结果要件 | 第48页 |
| 三、诉讼主体要件 | 第48-49页 |
| 四、责任要件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