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回顾第12-15页
  1.2.1 股权结构相关论第12-13页
  1.2.2 股权结构无关论第13-14页
  1.2.3 股权结构部分相关论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研究的难点、重点第16-17页
第2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第17-39页
 2.1 代理理论与股权结构第17-20页
  2.1.1 过渡的特权消费第19页
  2.1.2 次佳的投资决策第19页
  2.1.3 信息不对称第19页
  2.1.4 融资买下第19-20页
 2.2 公司治理理论第20-25页
  2.2.1 股权构成与公司治理第21-22页
  2.2.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第22-25页
 2.3 交易费用理论与股权结构第25-28页
  4.2.1 国家股权第27页
  4.2.2 法人股权第27页
  4.2.3 流通股权第27-28页
 2.4 产权理论与公司治理第28-31页
  2.4.1 产权论第28-29页
  2.4.2 超产权论第29-30页
  2.4.3 综合论第30-31页
 2.5 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博弈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31-35页
  2.5.1 大股东与小股东关系的理论分析第31-32页
  2.5.2 大股东间的博弈及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大小衡量第32-35页
  2.5.3 股东间博弈的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意义第35页
 2.6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基本假设第35-39页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39-52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第39-43页
  3.1.1 国有股比例过高第39-40页
  3.1.2 法人股的特殊性第40页
  3.1.3 流通股比例偏小第40-43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中国特色”第43-44页
  3.2.1 股权结构的复杂性第43页
  3.2.2 有限流动性第43-44页
  3.2.3 股权集中度高第44页
 3.3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分析第44-52页
  3.3.1 国家股的有效持股主体缺位第44-45页
  3.3.2 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第45-48页
  3.3.3 国有股“一股独大”第48-50页
  3.3.4 普遍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第50-52页
第4章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第52-67页
 4.1 实证研究方法第52-54页
  4.1.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第52页
  4.1.2 模型指标说明及变量设置第52-54页
 4.2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第54-67页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4-56页
  4.2.2 股权集度中与公司绩效回归分析第56-58页
  4.2.3 股权构成与公司绩效回归分析第58-64页
  4.2.4 结论与总结第64-67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67-81页
 5.1 股权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第67-73页
  5.1.1 国有股减持第67-70页
  5.1.2 实施股票期权第70-71页
  5.1.3 法人股东的培育与职能发挥第71-73页
 5.2 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途径第73-81页
  5.2.1 股权结构调整第73-78页
  5.2.2 管理层激励与监督第78-81页
结论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下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研究--以吉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