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顶大气气溶胶粒子来源和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模式介绍 | 第13-15页 |
·黄山地区介绍 | 第13页 |
·WRF模式及FLEXPART模拟介绍 | 第13-15页 |
·WRF模式简介 | 第13-14页 |
·FLEXPART模式介绍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地形参数分辨率对黄山地区气象场模拟的影响 | 第15-27页 |
·地形数据及边界层方案介绍 | 第15-17页 |
·地形数据说明 | 第15-16页 |
·边界层方案介绍 | 第16-17页 |
·模拟方案设计及检验方法 | 第17-20页 |
·模拟实验设计 | 第17-19页 |
·模拟结果检验方法 | 第19-2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0-26页 |
·2m气温分析 | 第20-21页 |
·2m露点温度分析 | 第21-22页 |
·10m风速评估 | 第22-23页 |
·水汽廓线评估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两种天气背景下黄山地区粒子潜在来源分析 | 第27-45页 |
·天气形势及模拟配置 | 第27-28页 |
·模拟期间天气形势 | 第27页 |
·模拟配置及参数选择 | 第27-28页 |
·气象场精度对粒子来源模拟影响 | 第28-31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44页 |
·中远距离输送对黄山光明顶粒子的贡献分析 | 第31-34页 |
·黄山周边地区对黄山光明顶粒子贡献分析 | 第34-37页 |
·风向风速、大气层级对黄山周边粒子来源分布影响 | 第37-40页 |
·黄山地区边界层昼夜变化对粒子来源分布影响 | 第40-43页 |
·黄山顶粒子主要来源高度及粒子驻留情况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 | 第45-48页 |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文章创新点 | 第46页 |
·本文不足 | 第46页 |
·未来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