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7页 |
1 问题的产生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实施方案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理论及评述 | 第17-26页 |
1 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 第18-21页 |
·MM定理 | 第18页 |
·平衡理论 | 第18-19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9-20页 |
·信号—激励模型 | 第20-21页 |
·控制权理论 | 第21页 |
3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4 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国际比较 | 第26-38页 |
1 股权融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6-28页 |
·股权融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26-27页 |
·股权融资对外部控制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债务融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28-30页 |
·正常营运情况下的债务融资影响 | 第28-29页 |
·资不抵债情况下的债务融资影响 | 第29-30页 |
3 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 | 第30-38页 |
·融资模式与治理模式的两种类型 | 第30-32页 |
·两种模式的评价与比较 | 第32-38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8-53页 |
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8-43页 |
·股权融资中的结构失衡 | 第38-40页 |
·债权融资中的约束软化 | 第40-42页 |
·融资结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3页 |
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外部监督不足 | 第43-47页 |
·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47-48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的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 | 第48-49页 |
·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9页 |
·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 | 第49-50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 | 第50-53页 |
·企业融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基础 | 第50页 |
·公司融资结构状况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方式和目标 | 第50页 |
·企业融资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和运行绩效 | 第50-51页 |
·公司融资结构影响着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现金流量 | 第51页 |
·公司融资结构情况直接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和配置情况 | 第51页 |
·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影响着公司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53-62页 |
1 通过国有股减持与全流通重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53-55页 |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要分步进行 | 第53-54页 |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要多方式配合 | 第54-55页 |
2 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监控者 | 第55-56页 |
3 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激励管理绩效 | 第56页 |
4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平衡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 第56-57页 |
5 加强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 第57-58页 |
6 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 第58-59页 |
7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59-61页 |
8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