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巡检装置比较 | 第8页 |
1.3 问题提出及初步分析 | 第8-9页 |
1.4 主要针对性的措施和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电磁环境、干扰分类及可靠性设计 | 第11-24页 |
2.1 发电机组现场电磁环境的概述 | 第11-14页 |
2.1.1 电磁干扰(EMI) | 第11页 |
2.1.2 电磁兼容(EMC) | 第11-13页 |
2.1.3 电磁环境 | 第13-14页 |
2.2 干扰的基本分类和几种祸合形式 | 第14-18页 |
2.2.1 干扰的祸合方式 | 第14-16页 |
2.2.2 共模和差模干扰抑制措施 | 第16-18页 |
2.3 可靠性设计的因素 | 第18-20页 |
2.3.1 内部因素 | 第19页 |
2.3.2 外部因素 | 第19页 |
2.3.3 可靠性设计技术 | 第19-20页 |
2.4 发电机组非电量检测概述 | 第20-24页 |
2.4.1 非电量数据采集单元 | 第21-22页 |
2.4.2 非电量检测系统组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抗干扰研究和应用 | 第24-57页 |
3.1 温度量检测概述及硬件总体设计结构 | 第24-26页 |
3.1.1 温度检测概述 | 第24-25页 |
3.1.2 SJ-40C微机温度巡检/保护装置的介绍 | 第25-26页 |
3.1.3 总体结构设计 | 第26页 |
3.2 激励电流源的研究与设计 | 第26-29页 |
3.2.1 激励电流源设计 | 第26-28页 |
3.2.2 激励电流源大小计算 | 第28-29页 |
3.3 信号采集前向通道的抗干扰设计 | 第29-37页 |
3.3.1 继电器取代电子开关进行信号采集 | 第30-33页 |
3.3.2 信号放大环节 | 第33-35页 |
3.3.3 信号隔离环节 | 第35-37页 |
3.4 低通滤波环节 | 第37-48页 |
3.4.1 硬件滤波分析 | 第37-39页 |
3.4.2 模拟干扰波形的Labview软件仿真 | 第39-43页 |
3.4.3 软件滤波分析 | 第43-47页 |
3.4.4 结论 | 第47-48页 |
3.5 发电机定转子线圈的温度测量设计方案 | 第48-52页 |
3.5.1 多A/D转换结构模型 | 第48-49页 |
3.5.2 双积分式 A/D转换原理 | 第49-51页 |
3.5.3 双积分式 A/ D抗工频干扰分析 | 第51-52页 |
3.6 通讯环节及其抗干扰研究与应用 | 第52-53页 |
3.6.1 串口抗干扰设计 | 第52-53页 |
3.6.2 CAN网抗干扰设计 | 第53页 |
3.7 看门狗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53-54页 |
3.8 PCB制板的抗干扰技术总结 | 第54-5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分布式测量技术的抗干扰研究 | 第57-69页 |
4.1 分布式测量系统的设计 | 第57-59页 |
4.1.1 分布式采集装置的特点 | 第57-58页 |
4.1.2 分布式采集装置的结构模型 | 第58-59页 |
4.2 CAN总线通讯设计 | 第59-67页 |
4.2.1 CAN总线简介 | 第59-61页 |
4.2.2 系统结构 | 第61-63页 |
4.2.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63-65页 |
4.2.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