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2.1 群体-团队特征测量研究文献 | 第9-20页 |
1.3 本研究的立足点 | 第20-22页 |
1.3.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1.3.2 本研究的立足点 | 第20-22页 |
2.本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22-27页 |
2.1 本研究的总体构思 | 第22-24页 |
2.1.1 研究设想和理论假设 | 第22页 |
2.1.2 主要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2.1.3 组织特征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23页 |
2.1.4 关于团队、隶属度等重要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 第23-24页 |
2.2 研究对象和样本结构 | 第24-27页 |
2.2.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2.2.2 样本结构 | 第24-26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3.研究过程 | 第27-44页 |
研究:《警察团体发育水平量表的编制》 | 第27页 |
3.1 问卷项目的设计与确定 | 第27-28页 |
3.1.1 团队成员访谈: | 第27页 |
3.1.2 开放式调查 | 第27页 |
3.1.3 信息分析及项目编制 | 第27页 |
3.1.4 项目词义修正及初测问卷确定 | 第27-28页 |
3.2 初测 | 第28页 |
3.3 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3.3.1 线性检验 | 第29页 |
3.3.2 删减项目 | 第29页 |
3.3.3 特征根碎石图 | 第29-30页 |
3.3.4 方差贡献率 | 第30页 |
3.3.5 因素载荷 | 第30-33页 |
3.3.6 因素命名 | 第33-35页 |
3.4 正式问卷结构 | 第35-36页 |
3.5 信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3.5.1 信度分析 | 第36页 |
3.5.2 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3.6 模糊聚类分析 | 第37-44页 |
3.6.1 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因 | 第37-38页 |
3.6.2 聚类分析过程 | 第38-44页 |
4.总体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4.1 警察团体发育水平调查问卷 | 第44页 |
4.2 警察团体模糊聚类 | 第44-46页 |
5.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5.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6页 |
5.1.1 理论构想方面的不足 | 第46页 |
5.1.2 样本取样的不足 | 第46页 |
5.1.3 问卷的信效度的不足 | 第46页 |
5.1.4 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不足 | 第46页 |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5.2.1 针对本研究理论构想方面的不足 | 第46页 |
5.2.2 针对本研究的问卷信、效度方面的不足 | 第46页 |
5.2.3 本研究初步认为苏州警察团队发育水平分为五类 | 第46-47页 |
6.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7.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8.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0-51页 |
9.附件 | 第51-63页 |
附件1 附件2 研究工具 | 第51-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