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有限与权力制约
中文摘要 | 第1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理性的历史发展 | 第7-10页 |
(一) 理性的内涵与运用 | 第7-9页 |
1、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理性的认识 | 第7-8页 |
2、中世纪以来人们对理性的认识 | 第8-9页 |
(二)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 第9-10页 |
1、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理论主旨 | 第9-10页 |
2、运用政治理性的两种传统 | 第10页 |
二、进化理性与建构理性 | 第10-13页 |
(一) 对理性分析的两个进路 | 第10-12页 |
1、进化理性与建构理性的基本主张 | 第11页 |
2、理性有限论对理性运用的基本态度 | 第11-12页 |
3、理性无限论对理性运用的基本态度 | 第12页 |
(二) 对进化理性与建构理性理论基点的分析比较 | 第12-13页 |
三、审慎的理性 | 第13-16页 |
(一) 理性认识的不完整性 | 第13-15页 |
1、认识主体 | 第13-14页 |
2、认识客体 | 第14-15页 |
(二) 非理性因素的制约 | 第15-16页 |
(三) 全知论的不道德性 | 第16页 |
四、理性的自负托起乌托邦 | 第16-20页 |
(一) 渐行渐远的理性 | 第16-17页 |
(二) 至善论下民主政体的异化 | 第17-19页 |
1、至善论者的迷梦 | 第17-18页 |
2、理想的面目 | 第18页 |
3、理想的救赎 | 第18-19页 |
(三) 对至善论的批评 | 第19-20页 |
五、理性的自负通向奴役之路 | 第20-24页 |
(一) 二者的逻辑联系 | 第20-21页 |
(二) 走向奴役之路 | 第21-23页 |
1、托理性之名的宣传沟通 | 第21-22页 |
2、传达统一的价值体系的细节与结果 | 第22-23页 |
(三) 理性成长的土壤 | 第23-24页 |
六、对权力的善意驱逐 | 第24-29页 |
(一) 两种政治观 | 第25-27页 |
1、积极的政治观 | 第25-26页 |
2、消极的政治观 | 第26页 |
3、两种政治观的比较 | 第26-27页 |
(二)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权力 | 第27-29页 |
七、西方权力制约凸现的政治文明 | 第29-34页 |
(一) 共和 | 第29-30页 |
1、对共和的理解 | 第29-30页 |
2、有待落实的共和 | 第30页 |
(二) 民主 | 第30-32页 |
1、建立权力监督制度 | 第30-31页 |
2、扩大政治参与 | 第31-32页 |
3、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 第32页 |
(三) 宪政 | 第32-34页 |
1、宪法与宪政 | 第32-33页 |
2、宪政实现的保证 | 第33页 |
3、宪政意识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4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