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1.1.1 财务报告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 第7-8页 |
1.1.2 权威机构的观点——FASB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界定 | 第8页 |
1.1.3 收益报告目标的演变——从历史观、信息观到计量观 | 第8-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 第12-15页 |
2 收益确认、计量、报告基本理论与发展综述 | 第15-32页 |
2.1 传统会计收益 | 第15-18页 |
2.1.1 会计收益表与收益要素形成的经济环境背景 | 第15页 |
2.1.2 传统会计收益确认、计量基本理论的形成 | 第15-17页 |
2.1.3 对传统收益模式的评述 | 第17-18页 |
2.2 英美等各国对业绩报告的改革——报告全面收益 | 第18-22页 |
2.2.1 业绩报告改革的经济环境背景分析 | 第18页 |
2.2.2 各国收益报告改革概述 | 第18-19页 |
2.2.3 G4+1对业绩报告改革的建议 | 第19-21页 |
2.2.4 对各国收益报告改革及G4+1集团收益报告改革建议的评述 | 第21-22页 |
2.3 收益确认模式的创新——现金流动制 | 第22-31页 |
2.3.1 现金流量分析热潮重新兴起的经济环境背景 | 第22页 |
2.3.2 应计制收益与现金制收益的区别 | 第22-24页 |
2.3.3 现金流动制会计的提出 | 第24-25页 |
2.3.4 两个相关的现金流量概念——自由现金流量与主体现金流量 | 第25-26页 |
2.3.5 以现金流动制为确认基础的收益确定 | 第26-28页 |
2.3.6 对现金流动制收益确认模式的评述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传统收益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收益指标决策有用性比较研究 | 第32-57页 |
3.1 收益信息与价值管理 | 第32-38页 |
3.1.1 价值管理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 第32页 |
3.1.2 股东价值优先论与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论 | 第32-33页 |
3.1.3 企业价值评估原理及其计量模型 | 第33-37页 |
3.1.4 价值管理与收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 第37-38页 |
3.2 传统收益指标及其决策有用性 | 第38-41页 |
3.2.1 传统收益指标与企业权益估价 | 第38-39页 |
3.2.2 传统收益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决策与业绩评价 | 第39-41页 |
3.3 改造的收益指标——价值增值指标的决策有用性比较研究 | 第41-52页 |
3.3.1 股东增加值(SVA) | 第41-43页 |
3.3.2 投资现金流回报率(CFROI) | 第43-47页 |
3.3.3 经济增加值(EVA) | 第47-52页 |
3.4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VA)指标决策有用性 | 第52-56页 |
3.4.1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计算方法与原理简介 | 第52-54页 |
3.4.2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与企业权益估价 | 第54页 |
3.4.3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决策与业绩评价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综合比较评述、思考与建议 | 第57-70页 |
4.1 收益指标、价值增值指标决策有用性的综合比较评述 | 第57-62页 |
4.1.1 SVA、CFROI、EVA、VA指标的共同点分析 | 第57-58页 |
4.1.2 SVA、CFROI、EVA、VA指标主要区别分析 | 第58-61页 |
4.1.3 SVA、CFROI、EVA、VA等价值增值指标的现实意义 | 第61-62页 |
4.2 引伸的思考及研究结论 | 第62-64页 |
4.2.1 引申的思考 | 第62-64页 |
4.2.2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4.3 相关建议 | 第64-70页 |
4.3.1 关于理论与会计规范制定方面的建议 | 第64-68页 |
4.3.2 会计实务层次上的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