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及其现代转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1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7-10页
 (三)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第10-11页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第11-17页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概念第11-12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第12-17页
  1.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奠基—法家思想的成熟第12-14页
  2.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构—儒家思想的注入第14-16页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熟第16-17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第17-23页
 (一) 情理法的涵义及其关系第17-21页
  1.“情”的涵义第17-18页
  2.“理”的涵义第18-19页
  3.“法”的涵义第19页
  4.“情”、“理”、“法”的关系第19-21页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情理法的表现第21-23页
  1.情理法在法律内容上的表现第21-22页
  2.情理法在司法实践上的表现第22-23页
  3.情理法在法律信仰中的表现第23页
三、 中国传统情理法的现代转型第23-37页
 (一) 中国传统情理法的消极因素第24-28页
  1.传统情理法导致“人情”泛滥第24-25页
  2.传统情理法导致法有等级第25-26页
  3.传统情理法导致法律“不信任”第26-27页
  4.传统情理法导致法律承载巨大的道德压力第27-28页
 (二) 中国传统情理法的积极因素第28-32页
  1.传统情理法中的立法艺术第28-29页
  2.传统情理法中的司法艺术第29-31页
  3.传统情理法中的和谐因素第31-32页
 (三)中国传统情理法的现代转型第32-34页
  1. 传统情理法实现转型的必要性第33页
  2. 传统情理法实现转型的可能性第33-34页
 (四) 中国传统情理法现代转型的途径第34-37页
  1.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第34-35页
  2.重新审视“情”的地位和作用第35-36页
  3.赋予“情”和“理”新的时代意义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中国传统无讼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