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针叶活性成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本论文中缩略语 | 第6-7页 |
本文鉴定的化合物结构 | 第7-13页 |
第一章 松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3-30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23页 |
·苯丙素及其苷类化合物 | 第13-15页 |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二萜类化合物 | 第16-20页 |
·三萜类化合物 | 第20-21页 |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 第21页 |
·酚类化合物 | 第21-22页 |
·挥发油 | 第22页 |
·其它 | 第22-23页 |
·药理研究 | 第23-27页 |
·抗菌作用 | 第23-24页 |
·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 第2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24-26页 |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 第26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26页 |
·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 | 第26-27页 |
·调节细胞功能作用 | 第27页 |
·其它作用 | 第27页 |
·临床应用 | 第27-28页 |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 第27-28页 |
·预防感冒 | 第28页 |
·治疗慢性气管炎 | 第28页 |
·展望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樟子松针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30-38页 |
·实验仪器材料 | 第30-32页 |
·药材 | 第30页 |
·分离用柱层析填料 | 第30页 |
·TLC 薄板及自制方法 | 第30-31页 |
·显色剂 | 第31页 |
·有机溶剂 | 第31页 |
·制备用色谱纯试剂的制备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 第32-38页 |
·石油醚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34页 |
·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34页 |
·正丁醇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38-56页 |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8-54页 |
·化合物1 的结构解析 | 第38-44页 |
·化合物2 的结构解析 | 第44-48页 |
·化合物3 的结构解析 | 第48-54页 |
·化合物4 的结构解析 | 第54页 |
·新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56-70页 |
·化合物5-10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56-60页 |
·化合物11-15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0-63页 |
·化合物16-20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3-66页 |
·化合物21-22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6-67页 |
·化合物23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7-68页 |
·化合物24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8页 |
·化合物25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8-69页 |
·化合物26 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樟子松针叶药理作用研究 | 第70-79页 |
·仪器材料 | 第70-71页 |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71-73页 |
·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71页 |
·筛选细胞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实验结果 | 第73页 |
·对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 第73-79页 |
·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73页 |
·实验动物 | 第73-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