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中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研究--以浙江省地级城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21页
     ·生态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第11-16页
       ·生态规划及其发展第11-14页
       ·生态规划的研究现状第14页
       ·生态规划的问题分析第14-16页
     ·生态适宜度相关研究第16-21页
       ·生态适宜度分析及其意义第16页
       ·生态适宜度分析研究现状第16-17页
       ·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程序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2-25页
第二章 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25-29页
   ·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第25页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第25-26页
   ·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第26-29页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第27页
     ·社会生活水平指标第27页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第27-29页
第三章 灰色系统理论和与生态适宜度研究的结合点第29-33页
   ·灰色系统基本理论第29-30页
   ·灰色系统理论和与城市生态适宜度研究的结合点第30-33页
     ·灰色系统第30-31页
     ·城市生态系统第31页
     ·城市生态系统的灰色组成第31-33页
第四章 生态适宜度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析第33-39页
   ·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基本原理第33页
   ·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方法第33-36页
     ·构造决策集合与评价指标集合第33-34页
     ·构造评价(决策)矩阵第34页
     ·数据序列的初值化第34页
     ·计算关联系数第34-35页
     ·构造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第35页
     ·计算灰色关联投影值第35-36页
     ·决策方案优劣排序第36页
   ·评价指标定权方法第36-39页
第五章 实证分析—浙江省地级市生态适宜度分析第39-49页
   ·浙江省概况第39-40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第40-42页
   ·灰色关联投影评价第42-45页
   ·常用的指数和法第45-46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6-4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2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9-50页
     ·系统的建立了综合评价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指标体系第49页
     ·运用定量和定性综合的方法确定了各指标要素影响生态适宜度的权值第49页
     ·首次将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应用于市域范围的生态适宜度评价上第49-50页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0页
     ·数据问题第50页
     ·生态因子的选取问题第50页
     ·模型仍需完善第50页
   ·研究展望第50-52页
     ·加强对城市生态适宜度基础理论研究第50-51页
     ·制定适用于不同地区的评价因子第51页
     ·加强城市生态适宜度信息系统建设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Ⅰ: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程序(在Mat lab下运行)第58-61页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音识别技术在超声波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子政务法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