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一个水稻半矮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1页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一、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水稻矮秆的自然突变与人工诱导第10-11页
 1.2 水稻株高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1-17页
  1.2.1 矮秆性状的遗传第11页
  1.2.2 与sd-1相关的遗传研究第11-12页
  1.2.3 非sd-1矮生基因的发掘与遗传研究第12-14页
   1.2.3.1 国外对非sd-1I矮生基因的发掘与遗传研究第12页
   1.2.3.2 我国水稻新矮源的发掘研究第12-13页
   1.2.3.3 与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4 水稻矮生基因的定位第14-15页
   1.2.4.1 水稻基因定位的主要方法第14页
   1.2.4.2 已定位的水稻矮秆基因第14-15页
   1.2.4.3 水稻株高的QTL研究第15页
  1.2.5 水稻矮生基因的克隆第15-17页
 1.3 水稻株高与激素关系的研究第17-21页
  1.3.1 影响水稻茎伸长的植物激素的种类第17-18页
   1.3.1.1 赤霉素(GA)第17页
   1.3.1.2 生长素(IAA)第17-18页
   1.3.1.3 脱落酸(ABA)第18页
   1.3.1.4 乙烯第18页
  1.3.2 植物激素影响水稻茎伸长的方式第18-19页
   1.3.2.1 通过内源激素的浓度第18-19页
   1.3.2.2 通过植物特定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第19页
   1.3.2.3 激素间的交互作用第19页
  1.3.3 植物激素影响水稻茎伸长的机理第19-21页
   1.3.3.1 GA促进细胞分裂第19-20页
   1.3.3.2 GA促进细胞伸长第20页
   1.3.3.3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第20-21页
 1.4 水稻半矮杆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第21-22页
  1.4.1 水稻矮源的育种利用第21-22页
  1.4.2 水稻矮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2页
 1.5 研究设想第22-24页
二、材料和方法第24-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 杂交组合的配制、种植和性状调查第24页
 2.3 总 DNA的提取第24-25页
 2.4 SSLP分析第25页
  2.4.1 PCR扩增第25页
  2.4.2 电泳第25页
 2.5 群体构建与基因定位第25-26页
  2.5.1 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第26页
  2.5.2 标记基因定位第26页
  2.5.3 目标基因局部染色体区段的遗传作图第26页
 2.6 赤酶素敏感性分析第26页
 2.7 花粉育性鉴定第26-27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27-37页
 3.1 矮秆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第27-28页
 3.2 845b花粉育性鉴定第28页
 3.3 赤霉素(GA_3)敏感性第28-31页
  3.3.1 幼苗期对GA_3的敏感性第28-30页
  3.3.2 GA_3处理下个矮源苗高增长率的动态变化第30-31页
 3.4 845b矮生性的遗传分析第31-34页
  3.4.1 与非sd-1的半矮秆基因的关系第31-32页
  3.4.2 与sd-1基因的关系第32页
  3.4.3 与部分矮秆基因的关系第32-34页
 3.5 矮生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第34-35页
 3.6 突变体845b与sd-1基因的关系第35-36页
 3.7 845b突变基因与分集力的关系第36-37页
四、讨论第37-39页
 4.1 水稻非sd-1基因的发掘和利用第37页
 4.2 矮生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37-38页
 4.3 矮生性基因的显隐性问题第38-39页
附表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ML在飞行数据处理服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张家口新建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