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2.1 草莓叶片培养主要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2.1.1 基因型 | 第11页 |
2.1.2 外植体生理状态 | 第11-12页 |
2.1.3 基本培养基 | 第12页 |
2.1.4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2-13页 |
2.1.5 附加物 | 第13-14页 |
2.1.6 培养条件 | 第14-15页 |
2.1.6.1 预培养和暗培养 | 第14页 |
2.1.6.2 放置方式 | 第14-15页 |
2.2 抗生素在植物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2.2.1 抗生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抑菌应用 | 第15页 |
2.2.2 抗生素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2.2.2.1 在遗传转化中作为抑菌剂使用 | 第15-16页 |
2.2.2.2 遗传转化中作选择性抗生素 | 第16-17页 |
2.2.3 抗生素对组培材料生长分化等的影响 | 第17-18页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3.1 目的 | 第18-19页 |
3.1.1 优化‘丰香’和‘章姬’的再生体系 | 第18页 |
3.1.2 筛选抑菌剂和选择性抗生素 | 第18-19页 |
3.2 意义 | 第19页 |
4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4.1 材料 | 第19页 |
4.2 基本培养基 | 第19页 |
4.3 试验方案和方法 | 第19-21页 |
4.3.1 增殖培养 | 第19页 |
4.3.2 叶片不定芽诱导 | 第19-20页 |
4.3.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草莓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19-20页 |
4.3.2.2 暗培养对‘章姬’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4.3.2.3 AgNO_3对‘章姬’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0页 |
4.3.3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20-21页 |
4.3.4 培养条件 | 第21页 |
4.3.5 试验结果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5.1 草莓不定芽的发生 | 第21-24页 |
5.1.1 草莓不定芽的发生过程 | 第21-22页 |
5.1.2 生长调节剂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影响 | 第22-23页 |
5.1.3 暗培养对‘章姬’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3页 |
5.1.4 AgO_3对‘章姬’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5.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第24-27页 |
5.2.1 抑菌性抗生素对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4-26页 |
5.2.1.1 抑菌性抗生素对‘丰香’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4-26页 |
5.2.1.2 抑菌性抗生素对‘章姬’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6页 |
5.2.2 选择性抗生素对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6-27页 |
6 讨论 | 第27-32页 |
6.1 基因型对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7-28页 |
6.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8-29页 |
6.3 暗培养对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9页 |
6.4 AgNO_3对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9-30页 |
6.5 不同抗生素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0-32页 |
7 小结 | 第32-33页 |
8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