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第11-23页 |
·种间相容性 | 第11-15页 |
·种间竞争 | 第11-12页 |
·种内竞争 | 第12-13页 |
·牧草种的生活型和生态型特点 | 第13-15页 |
·环境压力 | 第15页 |
·光照 | 第15页 |
·温度 | 第15页 |
·湿度 | 第15页 |
·干扰因素 | 第15-17页 |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 第16-17页 |
·施肥 | 第17页 |
·群落稳定性、群落演替和群落波动 | 第17-18页 |
·云贵高原及相似地区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19-23页 |
3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 第23-26页 |
·试验区的自然条件 | 第23页 |
·试验材料与混播组合 | 第23-25页 |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6-28页 |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确定适宜的家畜和草地指标 | 第26页 |
·取样及测定 | 第26-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8-53页 |
·混播群落DM产量及其动态变化与群落稳定性 | 第28-32页 |
·刈割组合DM产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放牧组合的DM产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刈牧兼用组合DM产量的动态变 | 第31-32页 |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 | 第32-34页 |
·种群消长动态与群落稳定性 | 第34-44页 |
·各混播组合种群消长动态 | 第34-41页 |
·多年生黑麦草为主的混播组合 | 第34-35页 |
·紫羊茅为主的混播组合 | 第35页 |
·鸭茅为主的混播组合 | 第35页 |
·白三叶为主的混播组合 | 第35-40页 |
·杂草侵入量比例的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复杂组合豆禾比动态变化 | 第41-44页 |
·种群DM产量与种间竞争力 | 第44-47页 |
·红三叶种群与种间竞争力 | 第44-45页 |
·白三叶种群与种间竞争力 | 第45页 |
·紫羊茅种群与种间竞争力 | 第45页 |
·多年生黑麦草种群DM产量与种间竞争力 | 第45-46页 |
·侵入杂草DM产量与种间竞争力 | 第46-47页 |
·各混播群落时间稳定性PCA分析 | 第47-50页 |
·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比较 | 第50-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7 问题与建议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本文出现的英文缩写名词全称和中文对照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