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 | 第11-17页 |
一、 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进程 | 第11-12页 |
(一) 人口老龄化的内涵 | 第11页 |
(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比较 | 第11-12页 |
二、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 第12-14页 |
(一) 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 | 第12-13页 |
(二) 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 第13页 |
(三) 老龄化的进程不均衡 | 第13-14页 |
三、 人口老龄化对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 | 第14-17页 |
(一) 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群体迫切要求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 第15页 |
(二) 老年抚养比的快速增加需要加快积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 第15-16页 |
(三)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财务模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 第16页 |
(四) 人口老龄化要求改变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功能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农村养老保障的相关概念 | 第17-26页 |
一、 农村养老保障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相关论述 | 第18-20页 |
(二) 现代西方的养老保障理论 | 第20-23页 |
三、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一)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要求 | 第23-24页 |
(二)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要求 | 第24页 |
(三)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迫切需要 | 第24-25页 |
(四)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为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一、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回顾 | 第26-28页 |
二、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 | 第28-37页 |
(一) 家庭养老 | 第28-30页 |
(二) 社会化养老 | 第30-37页 |
第四章 养老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37-42页 |
一、 国际养老保障模式比较 | 第38-41页 |
(一) 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障模式 | 第38-39页 |
(二)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模式 | 第39页 |
(三) 国家保险型的养老保障模式 | 第39-40页 |
(四)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障模式 | 第40-41页 |
二、 国外养老保障模式对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启示 | 第41-42页 |
(一) 养老保障模式的借鉴 | 第41页 |
(二) 养老资金筹集方式的借鉴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 第42-58页 |
一、 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一)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 | 第44-45页 |
(二) 农村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基础 | 第45页 |
二、 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一) 目标 | 第45页 |
(二) 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三、 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路 | 第47-48页 |
(一) 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设想 | 第47页 |
(二) 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步骤 | 第47-48页 |
四、 我国不同农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选择 | 第48-50页 |
五、 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的筹集、运行及管理 | 第50-54页 |
(一) 资金的筹集 | 第50-52页 |
(二) 资金运行模式的选择 | 第52页 |
(三) 资金的管理 | 第52-54页 |
六、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4-55页 |
(一) 有步骤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54页 |
(二) 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与现代化 | 第54页 |
(三) 改变传统发展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 第54-55页 |
(四) 采取措施使家庭养老逐步走向规范化 | 第55页 |
七、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正常运行的支持系统 | 第55-58页 |
(一) 法律支持 | 第55-56页 |
(二) 道德支持 | 第56页 |
(三) 政策支持 | 第56-57页 |
(四) 管理支持 | 第57页 |
(五) 经济支持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表 | 第63-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