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肠肿瘤论文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62页
 引言第18页
   ·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第18-26页
     ·结直肠癌概述第18-21页
     ·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第21-23页
     ·与结直肠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第23-26页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第26-45页
     ·肠道菌群的组成第27-28页
     ·肠道菌群与宿主(人体)的相互作用第28-35页
     ·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第35-40页
     ·多变量统计学在肠道菌群与健康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第40-45页
   ·结直肠癌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第45-51页
     ·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共生菌及其代谢物第45-47页
     ·抑制结直肠癌发生的共生菌及其代谢物第47-49页
     ·结直肠癌患者/高危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第49页
     ·益生菌/益生元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第49-51页
   ·小结第51页
 参考文献第51-62页
第二章 结肠癌癌前病变过程中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分析第62-92页
 摘要第62-64页
 ABSTRACT第64-66页
 引言第66-67页
   ·材料与方法第67-74页
     ·动物和采样第67-68页
     ·动物解剖及异常隐窝病灶(ACF)的测定第68页
     ·粪便样本总DNA 的提取第68-69页
     ·16S rRNA 基因全长扩增和V3 区片段扩增第69-70页
     ·DNA 指纹图谱分析第70-71页
     ·454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71-73页
     ·多变量统计分析第73-74页
     ·重要OTU 代表序列的登录号第74页
   ·实验结果第74-85页
     ·大鼠健康状况监测和结肠ACF 计数第74页
     ·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动态监测第74-80页
     ·与两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密切相关的细菌种类的鉴定第80-81页
     ·454 测序与DGGE 结果的比较第81-85页
   ·讨论第85-87页
   ·本章小结与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三章 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的比较研究第92-136页
 摘要第92-94页
 ABSTRACT第94-96页
 引言第96-97页
   ·材料与方法第97-103页
     ·志愿者招募及采样第97-98页
     ·DNA 提取第98页
     ·16S rRNA 基因V3 高变区片段扩增和454 测序第98页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分析第98-101页
     ·实时定量PCR第101-103页
     ·核酸登录号第103页
   ·实验结果第103-118页
     ·序列多样性分析第103-106页
     ·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的比较第106-108页
     ·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在门以下水平上的比较第108-112页
     ·实时定量PCR 结果第112页
     ·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的差异第112-115页
     ·和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相关的细菌种类鉴定第115-118页
   ·讨论第118-121页
   ·本章小结与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6页
本论文的创新性第136-137页
附录1 一种基于荧光检测的rDNA 限制性片段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面的应用第137-166页
附录2 人粪便分离菌株Enterococcus spp.的体外培养和转录组学测序cDNA 样品制备方法的建立第166-198页
附录3 缩写及全名第198-200页
附录4 通用溶液及培养基配方第200-201页
附录5 仪器设备第201-202页
致谢第202-204页
学术论文、专利和参与的科研课题第204-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苯胺和玉米醇溶蛋白管性能、制备以及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
下一篇: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靶点发掘系统及数据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