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4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3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4页 |
·文献综述 | 第34-41页 |
·空间结构理论的前期区位理论回顾 | 第34-40页 |
·空间结构理论前期区位理论存在的缺陷 | 第40-41页 |
·研究框架及主要创新点 | 第41-44页 |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研究框架 | 第42-43页 |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城市化理论 | 第44-69页 |
·空间结构理论 | 第44-47页 |
·空间结构理论内涵及发展背景 | 第44-46页 |
·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46-47页 |
·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区域理论 | 第47-57页 |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及评价 | 第47-52页 |
·区域发展规划理论及评价 | 第52-57页 |
·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 第57-61页 |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与竞争优势 | 第57-59页 |
·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的几个条件 | 第59-61页 |
·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现代主要的城市化理论 | 第61-68页 |
·世界城市/全球城市(World City)理论 | 第61-62页 |
·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理论 | 第62-63页 |
·后福特城市(Flexible City)理论 | 第63-64页 |
·学习城市(区域)(Learning City/Region)理论 | 第64-65页 |
·智能社区(Smart Community)理论 | 第65-66页 |
·经济反射能力中心(the Center of Economic Reflexivity)理论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空间结构理论在城市经营中的应用研究 | 第69-119页 |
·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经济空间 | 第69-72页 |
·现代城市经济空间理论 | 第69-71页 |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及布局调整 | 第71页 |
·我国城市经济空间布局的调整思路和途径 | 第71-72页 |
·城市经营的背景和内涵 | 第72-75页 |
·城市经营的背景 | 第72-73页 |
·城市经营的内涵 | 第73-75页 |
·城市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75-85页 |
·城市经营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5-78页 |
·城市经营中存在的理论问题 | 第78-85页 |
·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 | 第85-94页 |
·城市冠名权与广告权经营 | 第85-86页 |
·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概念与要素 | 第86-94页 |
·空间结构理论在城市经营的应用 | 第94-104页 |
·城市经营要突出做到的四个方面 | 第95-99页 |
·城市经营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 第99-104页 |
·城市经营的重点剖析 | 第104-118页 |
·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运行机制 | 第104-111页 |
·城市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第111-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研究 | 第119-147页 |
·项目融资及证券融资 | 第119-125页 |
·项目融资 | 第119-120页 |
·证券融资 | 第120-125页 |
·ABS融资 | 第125-131页 |
·ABS融资方式的优势与现实的可行性 | 第126-129页 |
·ABS融资方式的运作过程 | 第129-130页 |
·ABS方式融资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30-131页 |
·TOT方式融资 | 第131-137页 |
·转让经营权的必要性 | 第132-133页 |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的理论分析 | 第133-134页 |
·城市基础设施收费权价格和转让期限的确定 | 第134-137页 |
·BOT方式融资 | 第137-146页 |
·运用BOT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38-141页 |
·BOT操作程序 | 第141-143页 |
·国内外利用BOT的经验 | 第143-144页 |
·运用BOT方式的关键问题 | 第14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五章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对策研究 | 第147-172页 |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147-153页 |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 第153-156页 |
·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53-154页 |
·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 第154-155页 |
·城市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55-156页 |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对策研究 | 第156-165页 |
·城市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156-161页 |
·搞好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化发展 | 第161-165页 |
·对南京投资环境的简要评价与建议 | 第165-171页 |
·评价方法的引入 | 第165-167页 |
·对南京投资环境的简要评价 | 第167-170页 |
·对提升南京投资环境的建议 | 第170-171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第六章 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若干计量问题研究 | 第172-181页 |
·城市最佳规模的研究 | 第172-173页 |
·经济区划理论及模型研究 | 第173-180页 |
·经济区划理论 | 第174-177页 |
·江苏经济区划案例分析 | 第177-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1-192页 |
·主要结论 | 第181页 |
·创新点 | 第181-182页 |
·展望 | 第182-192页 |
致谢 | 第192-183页 |
附录 | 第183-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