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南京市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南京奶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2-23页
 1 南京奶牛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2-16页
  1.1 解放前的南京奶牛饲养业第12页
  1.2 1949年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间南京的奶牛饲养业第12-14页
  1.3 1980年至1999年间南京的奶牛饲养业第14页
  1.3 2000年至2003年间南京的奶牛饲养业第14-16页
 2 南京乳品加工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6-20页
  2.1 解放前的南京乳品加工业第16-17页
  2.2 1949年至1979年间南京的乳品加工业第17页
  2.3 1980年至1999年间南京的乳品加工业第17-19页
  2.4 2000年至2003年间南京的乳品加工业第19-20页
 3 南京乳品消费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第20-23页
  3.1 1988年至1999年间的南京乳品消费状况第20页
  3.2 2000年至2003年间的南京乳品消费状况第20-23页
第二章 南京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的基础第23-34页
 1 奶牛生产发展迅猛第23-27页
  1.1 奶牛数量明显增加第23-24页
  1.2 奶牛规模不断扩大第24-27页
 2 奶牛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第27-28页
  2.1 全市奶牛生产水平第27-28页
  2.2 南京奶业集团奶牛基地生产水平第28页
 3 乳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第28-31页
  3.1 南京卫岗奶业集团第29-30页
  3.2 上海光明奶业集团南京分公司第30页
  3.3 南京山田乳品有限公司第30页
  3.4 南京金阳光乳品有限公司第30页
  3.5 南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第30-31页
 4 乳制品消费量逐年增加第31-32页
  4.1 城市居民乳制品消费增加第31页
  4.2 启动了学生奶工程第31-32页
  4.3 农村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第32页
 5 奶业质量建设得到广泛重视第32-34页
  5.1 企业自觉加强乳品质量建设第32-33页
  5.2 开展了无公害认定认证工作第33-34页
第三章 南京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第34-40页
 1 南京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34-37页
  1.1 具有良好的畜牧业生态环境第34-36页
  1.2 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拉动奶业发展第36页
  1.3 奶牛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第36页
  1.4 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第36-37页
 2 南京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第37-40页
  2.1 饲养规模化程度不高第37页
  2.2 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第37页
  2.3 牛奶掺假情形严重第37页
  2.4 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第37页
  2.5 奶业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建设滞后第37页
  2.6 奶牛生产布局不合理第37-40页
第四章 南京优质安全循环型奶业发展的对策第40-60页
 1 建立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把好奶源质量关第40-43页
  1.1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第40-41页
  1.2 加强奶牛小区建设第41-42页
  1.3 建立无公害青绿饲料生产基地第42页
  1.4 加强投入品的筛选与控制第42-43页
 2 加强奶牛疫病防治,把好奶牛生产安全关第43-47页
  2.1 建立奶牛疫病防治体系第43-44页
  2.2 规范奶牛全年防疫程序第44页
  2.3 全面开展“两病”检测工作第44页
  2.4 加强中草药制剂的推广应用第44-46页
  2.5 强化奶牛粪便的无害化利用第46-47页
 3 建立无公害乳制品生产体系,把好乳制品品质关第47-53页
  3.1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第47-48页
  3.2 开展全程质量监控第48-50页
  3.3 强化生鲜牛乳的质量监测第50-51页
  3.4 实行IC卡试点,推行质量追溯制度第51-53页
 4 发挥科技作用,把好南京奶业发展的技术关第53-55页
  4.1 加强科学饲养,提高生产水平第53-54页
  4.2 强化奶牛选育,提高繁育水平第54-55页
  4.3 开展DHI性能测定第55页
 5 探索奶业循环发展的途径,把好南京奶业发展的持续关第55-58页
  5.1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南京奶业发展新体系第56页
  5.2 促进奶牛养殖业与二、三产业的循环发展第56-57页
  5.3 强化奶牛养殖业与农业内部其它各业的循环发展第57-58页
 6 宏观上统一认识,把好南京奶业发展的政策关第58-60页
  6.1 积极做好宣传,加大扶持力度第58页
  6.2 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第58-59页
  6.3 实行优质优价,引导市场发展第59-60页
第五章 讨论第60-61页
全文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沌理论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阐明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