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开发与研制
1 概述 | 第1-12页 |
·引言 | 第8页 |
·变形监测软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系统集成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论文取得的成果 | 第11-12页 |
2 总体设计 | 第12-16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2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12-13页 |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第13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13-14页 |
·系统设计环境 | 第14页 |
·系统总体界面设计 | 第14-16页 |
3 滑坡外部变形监测资料数据库设计 | 第16-21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16页 |
·数据模型的确定 | 第16-17页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 第17页 |
·滑坡变形监测信息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 第17-21页 |
·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概念模型 | 第18-19页 |
·数据模型 | 第19-21页 |
4 关键技术及方法 | 第21-31页 |
·系统集成技术 | 第21-23页 |
·系统集成的基础 | 第21页 |
·常用的软件集成方法 | 第21-22页 |
·本系统集成方案 | 第22-23页 |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23-24页 |
·数据库访问技术的选择 | 第23-24页 |
·DAO | 第24页 |
·集成MATLAB实现数值计算 | 第24-28页 |
·数值计算的实现方法 | 第24-25页 |
·MATLAB集成方法的选择 | 第25-26页 |
·MATLAB C++函数库集成步骤 | 第26-27页 |
·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集成MAPOBJECTS实现数据可视化 | 第28-31页 |
·数据可视化需求 | 第28页 |
·组件式GIS | 第28-29页 |
·MapObjects | 第29-31页 |
5 数据库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35页 |
·功能结构设计 | 第31页 |
·数据席建立 | 第31-33页 |
·数据库更新 | 第33页 |
·数据库查询 | 第33-35页 |
6 方案设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50页 |
·模块设计 | 第35-42页 |
·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及目的 | 第35页 |
·优化设计方法 | 第35-36页 |
·优化设计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监测网的质量标准 | 第37-40页 |
·观测值的影响系数 | 第40-42页 |
·模块构建流程 | 第42-44页 |
·图的数据结构 | 第44-45页 |
·可视化设计的实现过程 | 第45-50页 |
·初始方案的输入 | 第45-48页 |
·方案修改 | 第48页 |
·成果的输出 | 第48-50页 |
7 平差计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2页 |
·本模块的功能 | 第50页 |
·监测网平差 | 第50-55页 |
·统一平差数学模型 | 第50-52页 |
·相似变换 | 第52页 |
·平差基准的定义 | 第52-53页 |
·平差基准的选择 | 第53-54页 |
·监测网平差具体计算过程 | 第54-55页 |
·参考点稳定性分析 | 第55-57页 |
·平均间隙法 | 第55-56页 |
·平均间隙法具体计算过程 | 第56-57页 |
·平均间隙法计算流程图 | 第57页 |
·变形点位移向量计算 | 第57-60页 |
·位移向量计算 | 第57-59页 |
·位移向量具体计算过程 | 第59-60页 |
·位移向量计算流程图 | 第60页 |
·网点数据结构 | 第60-61页 |
·成果输出 | 第61-62页 |
8 实例计算 | 第62-71页 |
·实例概况 | 第62-63页 |
·数据处理 | 第63-71页 |
·监测网优化设计 | 第63-67页 |
·多期观测数据平差计算 | 第67-70页 |
·计算成果比较分析 | 第70-71页 |
9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