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

导论第1-1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三、 理论研究的现状第12-13页
 四、 本文的基本思路第13-15页
 五、 本文的方法论视野与具体研究方法第15-16页
 六、 本文期待的理论创新第16-18页
第一章 研究述评之一:汉语语感思想的历史开拓第18-40页
 一、 语感研究的语文学科历史背景第18-21页
 二、 前期语感研究的主要进程第21-36页
  夏丐尊:语感命题的最初确立第22-28页
  叶圣陶:语感命题的主要拓展第28-34页
  吕叔湘:语感思想的历史赓续第34-36页
 三、 前期语感研究的历史定位与深层根源第36-40页
第二章 研究述评之二:汉语语感理论的当代进展第40-59页
 一、 当代语感研究的发展阶段第40-42页
 二、 当代语感研究的整体格局第42页
 三、 当代语感研究的基本话语第42-49页
  语感的功能定位第43-45页
  语感的心理机制第45-49页
 四、 当代语感研究的典型个案:王尚文研究思路指瑕第49-53页
  《语感论》的理论征引与学科视野第50-52页
  《语感论》的选例标准与理论建构第52-53页
 五、 当代语感研究的争鸣与异议第53-56页
 六、 当代语感研究的问题与反思第56-59页
第三章 汉语语感的美学观照与心理定位第59-96页
 一、 语感构成:来自作品结构理论的启示第59-66页
 二、 语言直感第66-70页
 三、 语音韵律感第70-81页
  消极语音感:文气通畅与文意调和第71-74页
  积极语音感:音韵节律与传神写意第74-76页
  言语生命体与生命情绪的直觉把握第76-81页
 四、 言语情味感第81-96页
  表现性语言:言语情味感的外在对象第81-84页
  语词的表象再现性第84-86页
  语词的情绪体验性第86-91页
  言语情味感:对言语表现性的感性直觉第91-96页
第四章 汉语语感研究的语义学方向和哲学基础第96-124页
 一、 言语无能与语文的使命:语感研究的哲学原点第97-103页
  言语无能:哲学视野中的当代生存图景第97-99页
  言说方式:日常生活、学习的内在真实第99-101页
  实现心灵与言语的共生:语文教育的使命第101-103页
 二、 指称、意义与功能:语感研究的符号语义学基础第103-109页
  语词的指称第104-105页
  语词的意义第105-107页
  语言的功能第107-109页
 三、 语境化体验与整体性领悟:语感研究的生态语义学基础第109-114页
  生态语义学:语感研究的新视野第109-111页
  生存语义:语感的深层指向第111-114页
 四、 语体:语感意义研究中学科对话的认知平台第114-124页
  语体:语感讨论与学科对话的思维平台第114-117页
  语体风格:符号语义和生存语义的融合形态第117-119页
  表现性语体与认知性语体:语感培养的类型化方向第119-124页
结语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5页
后记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火花线切割CAD/CAM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我国水电建设工程监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