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抱朴子外篇》与葛洪的文学观念及其文学成就

前言第1-3页
目录第3-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综述第9-11页
第一章 葛洪与《抱朴子外篇》概况第11-17页
 第一节 葛洪生平与相关话题第11-13页
  一、 生平简介第11页
  二、 相关话题第11-13页
   1 、 寿考问题第11页
   2 、 “父祖情结”第11-12页
   3 、 陆机被杀对葛洪影响第12-13页
   4 、 性格问题第13页
 第二节 著述、思想与《抱朴子外篇》第13-17页
  一、 著述总览第13页
  二、 《抱朴子外篇》内容简介第13-14页
  三、 杂花生树,依采立言:葛洪思想特征第14-17页
第二章 《抱朴子外篇》美学文学思想及其根源第17-28页
 第一节 美学文学思想总说第17页
 第二节 美学文学思想溯源第17-28页
  一、 哲学基础第18-23页
   1 、 “三玄”与辩证思维第18-20页
   2 、 “荀、韩”与进化论第20-23页
  二、 异代踵武,会通日新--与前代文论家之关系第23-28页
   1 、 葛洪与王充第23-24页
   2 、 葛洪与曹丕第24-26页
   3 、 葛洪与陆机第26-28页
第三章 《抱朴子外篇》的文学特征第28-43页
 第一节 作为子书第28-38页
  一、 构思艺术第28-32页
  二、 说理艺术第32-37页
  三、 文章风格概括第37-38页
 第二节 骈体特征与成因分析第38-43页
  一、 俪对第38-39页
  二、 用典第39-40页
  三、 辞藻第40-41页
  四、 用韵第41-43页
第四章 葛洪和《抱朴子外篇》对后世的影响与文学史地位第43-46页
 第一节 对后世文学理论和文学影响举要第43-45页
 第二节 文学史评价第45-46页
注释第46-47页
参考书目第47-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埕岛油田馆上段精细油藏描述
下一篇:CHA小麦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