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高校后勤产业属性的确认 | 第11-15页 |
1.1 产业的含义 | 第11-12页 |
1.1.1 产业是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 第11-12页 |
1.1.2 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 第12页 |
1.1.3 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变化的 | 第12页 |
1.2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产业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潮流 | 第12-14页 |
1.2.1 马克思的教育经济思想是现代教育产业观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2.2 教育作为产业是由教育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决定的 | 第13页 |
1.2.3 教育作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 第13-14页 |
1.3 高校后勤产业属性的确认 | 第14-15页 |
1.3.1 社会属性是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 | 第14页 |
1.3.2 高校后勤服务劳动属于经济范畴 | 第14页 |
1.3.3 高校后勤具有产业属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资本营运及其主体的确立 | 第15-23页 |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资本 | 第15-17页 |
2.1.1 资本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资本与资产 | 第15-16页 |
2.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第一步——启动存量资本 | 第16-17页 |
2.2 高校后勤企业的所有权与产权 | 第17-21页 |
2.2.1 所有权与产权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2 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资产问题 | 第18-19页 |
2.2.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产权明晰与资本流动 | 第19-21页 |
2.3 高校后勤的资本营运主体及其确立 | 第21-23页 |
2.3.1 高校后勤企业的资本营运主体——老板是谁 | 第21-22页 |
2.3.2 造就高校后勤企业的资本营运主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后勤的市场供求 | 第23-29页 |
3.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需求问题 | 第23-25页 |
3.1.1 需求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3.1.2 需求概念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适用 | 第23-24页 |
3.1.3 影响社会对高校后勤需求的因素 | 第24-25页 |
3.2 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的供给问题 | 第25-27页 |
3.2.1 供给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3.2.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影响供给的因素 | 第26-27页 |
3.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供求关系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企业的市场营销 | 第29-39页 |
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高校后勤企业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4.1.1 马克思的服务价值观为高校后勤进入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4.1.2 马克思的市场实现理论是高校后勤企业市场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 | 第30-31页 |
4.2 市场营销理论在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中的适用 | 第31-32页 |
4.2.1 市场营销的概念 | 第31页 |
4.2.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高校后勤从生产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 | 第31-32页 |
4.3 高校后勤消费市场的特点 | 第32-33页 |
4.3.1 消费群体集中,消费潜力巨大 | 第32页 |
4.3.2 消费需求多样,消费档次提高 | 第32页 |
4.3.3 消费行为从众,消费个性明显 | 第32-33页 |
4.3.4 消费层次显著,消费内容广泛 | 第33页 |
4.4 高校后勤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 | 第33-39页 |
4.4.1 高校后勤企业CIS的导入 | 第33-36页 |
4.4.2 高校后勤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企业的成本利润分析 | 第39-49页 |
5.1 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的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 第39-41页 |
5.1.1 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 第39页 |
5.1.2 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 第39-40页 |
5.1.3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 第40页 |
5.1.4 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 | 第40-41页 |
5.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本利润简单分析 | 第41-45页 |
5.2.1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学校办社会和社会办后勤的原因 | 第41页 |
5.2.2 社会企业投资学生公寓建设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比较 | 第41-44页 |
5.2.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相关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特殊性分析 | 第44-45页 |
5.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隐性成本分析 | 第45-46页 |
5.3.1 饮食服务社会化中的隐性成本 | 第45页 |
5.3.2 学生公寓社会化中的隐性成本 | 第45-46页 |
5.3.3 社会进步导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本条件的改变 | 第46页 |
5.4 高校后勤成本分担与补偿的途径 | 第46-49页 |
5.4.1 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成本分担的有效途径之一 | 第46页 |
5.4.2 发行、开设高等教育专项债券和储蓄,实现成本分担和补偿的有机结合 | 第46-47页 |
5.4.3 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完善贷款制度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9-58页 |
6.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49-51页 |
6.1.1 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 | 第49-50页 |
6.1.2 高校后勤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50-51页 |
6.2 社会化改革的高校后勤市场缺陷分析 | 第51-53页 |
6.2.1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 | 第51-52页 |
6.2.2 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未经竞争而形成的垄断 | 第52-53页 |
6.3 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3-58页 |
6.3.1 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能 | 第54页 |
6.3.2 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