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综述篇 旅游规划研究综述 | 第5-67页 |
1. 旅游规划概述 | 第5-6页 |
1.1 旅游规划的定义与内涵 | 第5页 |
1.2 旅游规划的基本类型 | 第5-6页 |
2.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6-7页 |
3. 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 | 第7-12页 |
3.1 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 第7-10页 |
3.2 国外旅游规划的主要思想方法 | 第10-12页 |
4. 我国旅游规划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4.1 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4.2 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4.3 我国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 | 第14-16页 |
5.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16-39页 |
5.1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5.2 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论文篇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系统思维方法与技术路径 | 第18页 |
1.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概述 | 第18-22页 |
1.1 县域经济的特点与范畴 | 第18-19页 |
1.2 旅游发展规划 | 第19-20页 |
1.3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特点 | 第20-21页 |
1.4 目前我国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 旅游系统与旅游规划对象系统 | 第22-27页 |
2.1 旅游系统的界定 | 第22-24页 |
2.2 旅游规划对象系统 | 第24-27页 |
3.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系统思维方法与规划理念 | 第27-30页 |
3.1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系统思维方法 | 第27-28页 |
3.2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规划理念 | 第28-30页 |
4.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技术路径 | 第30-33页 |
4.1 旅游发展规划的技术路径 | 第30-31页 |
4.2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技术路径与“3131规划模式” | 第31-33页 |
5. 系统规划方法的技术体系 | 第33-39页 |
5.1 系统规划方法的技术体系构成 | 第33-34页 |
5.2 几种新的旅游规划技术 | 第34-39页 |
6. 结论 | 第39-60页 |
案例篇 资兴市旅游发展规划 | 第40页 |
1. 产业现状及其SWOT分析 | 第40-44页 |
1.1 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1.2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41-43页 |
1.3 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3-44页 |
2. 市场分析与目标定位 | 第44-45页 |
2.1 市场分析与评价 | 第44页 |
2.2 目标市场定位 | 第44页 |
2.3 市场规模预测 | 第44-45页 |
3. 资源评价与开发定位 | 第45-47页 |
3.1 旅游资源现状与评价 | 第45-46页 |
3.2 环境资源现状与评价 | 第46-47页 |
3.3 资源开发定位 | 第47页 |
4. 旅游发展目标体系 | 第47页 |
4.1 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 第47页 |
4.2 旅游发展目标体系 | 第47页 |
4.3 战略步骤与发展指标 | 第47页 |
5. 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规划 | 第47-52页 |
5.1 旅游形象定位 | 第48页 |
5.2 旅游产品规划 | 第48-52页 |
6. 旅游产业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52-60页 |
6.1 旅游产业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 | 第52-58页 |
6.2 产业结构调整 | 第58-60页 |
7. 支持体系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 第60-65页 |
7.1 支持体系规划 | 第60-63页 |
7.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63-65页 |
8. 规划实施措施与反馈控制 | 第65-67页 |
8.1 旅游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 第65页 |
8.2 旅游规划的反馈控制 | 第65-67页 |
《资兴市旅游发展规划》说明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Abtract | 第72-73页 |
致 谢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