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6页 |
1 导论 | 第16-26页 |
1.1 人格结构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22页 |
1.1.1 国外关于人格结构的研究 | 第16-19页 |
1.1.2 国内有关人格结构的研究 | 第19-20页 |
1.1.3 总结与评论 | 第20-22页 |
1.2 国内外关于警察人格特征的评价与选拔的研究述评 | 第22-26页 |
1.2.1 国外关于警察人格特征的评价与选拔的心理学研究 | 第22-23页 |
1.2.2 国内关于警察人格特征的评价与选拔的心理学研究 | 第23-25页 |
1.2.3 总结与评论 | 第25-26页 |
2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与目的 | 第26-27页 |
2.1 理论依据与目的 | 第26页 |
2.2 实践依据与目的 | 第26-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3.1 被试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 测量工具 | 第28-30页 |
3.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30-31页 |
3.3.1 原始资料的收集 | 第30页 |
3.3.2 原始资料的整理 | 第30-31页 |
3.4 统计指标 | 第31页 |
4 结果 | 第31-53页 |
4.1 民警人格结构的因素分析 | 第31-39页 |
4.1.1 因素分析的适合性检验 | 第32-33页 |
4.1.2 因素模型的确定 | 第33-34页 |
4.1.3 因素命名 | 第34-39页 |
4.1.3.1 五因素的命名及人格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4.1.3.2 七因素的命名及人格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4.2 民警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 第39-49页 |
4.2.1 民警人格素质基本特征 | 第39-41页 |
4.2.2 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对民警人格素质的影响 | 第41-49页 |
4.2.2.1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4.2.2.2 对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因素的q检验 | 第45-49页 |
4.3 优秀民警的人格特征 | 第49-53页 |
4.3.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及q检验结果 | 第49-52页 |
4.3.2 高素质与低素质的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 | 第52-53页 |
5 讨论 | 第53-70页 |
5.1 民警人格结构及其与“大五模型”和“大七模型”的比较 | 第53-59页 |
5.2 民警人格素质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59-66页 |
5.2.1 民警人格素质的基本特征 | 第59-61页 |
5.2.2 受教育程度对民警人格素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3 民警人格素质的性别特征 | 第62页 |
5.2.4 民警人格素质的年龄特征 | 第62-66页 |
5.3 优秀民警的人格素质优势 | 第66-68页 |
5.4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 第68-70页 |
5.4.1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68-69页 |
5.4.2 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1页 |
注释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