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论文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民间外交相关理论第12-21页
 第一节 民间外交的定义第12-14页
  一 民间外交的定义第12-13页
  二 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的关系第13-14页
 第二节 民间外交的特征与作用第14-17页
  一 民间外交的特征第14-15页
  二 民间外交的作用第15-17页
 第三节 我国民间外交概况第17-21页
  一 我国民间外交思想的渊源第17-18页
  二 我国民间外交的发展历程第18-21页
第二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的民间外交第21-36页
 第一节 中日民间外交政策的提出第21-23页
  一 被封堵的中日两国官方外交第21-22页
  二 中日外交政策的提出第22-23页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实践第23-32页
  一 1949年-1957年的酝酿发展时期第24-27页
  二 1957年-1960年的严重受阻时期第27-29页
  三 整个60年代的曲折探索时期第29-31页
  四 70年代初的开花结果时期第31-32页
 第三节 中日民间外交的特征与作用第32-36页
  一 中日民间外交的特征第32-34页
  二 中日民间外交的作用第34-36页
第三章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中存在的问题第36-42页
 第一节 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第36-39页
  一 美、日、台等反动势力掣肘第36-37页
  二 内外交困导致中国对日外交政策脆弱第37-39页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体系不完善第39-42页
  一 民间外交的主体自身建设不足第39-40页
  二 没有形成机制化的沟通渠道第40-41页
  三 民间外交领域发展不均衡第41-42页
第四章 中日民间外交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示第42-49页
 第一节 中日民间外交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启示第43-45页
  一 规避经济实用主义的负面作用第43-44页
  二 制定明晰长远的对日战略第44-45页
 第二节 中日民间外交对当代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启示第45-49页
  一 尽快组建专门机构,加强统一 决策第45-46页
  二 加强主体自身建设,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力量第46-47页
  三 拓宽民间外交的渠道第47-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中亚政策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