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的目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粮食价格研究的进展 | 第13页 |
·国内粮食价格研究的进展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页 |
·论文具体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1 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 第16-17页 |
·制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制度的类型 | 第17页 |
·制度变迁的内涵与模式 | 第17-18页 |
·制度变迁的内涵 | 第17-18页 |
·制度变迁的模式 | 第18页 |
·定价机制的定义与发展模式 | 第18-20页 |
·定价机制的定义 | 第18-19页 |
·粮食定价机制的发展模式 | 第19-20页 |
2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的变迁过程 | 第20-29页 |
·自由市场价格(1949—1953 前) | 第20-21页 |
·统购统销价格(1953—1978 底) | 第21-22页 |
·维持统购价格,提高收购价格(1978—1984) | 第22-24页 |
·双轨制价格(1985—1997) | 第24-26页 |
·统购制度的解体,双轨制价格的确立(1985—1991) | 第24-25页 |
·粮食保护价制度确立(1992—1993) | 第25-26页 |
·回归双轨制,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1994—1997) | 第26页 |
·粮食价格市场化(1998—至今) | 第26-29页 |
3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变迁的均衡分析 | 第29-38页 |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变迁的需求分析 | 第29-33页 |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 第30页 |
·物价水平的变动 | 第30-31页 |
·收入水平的变动 | 第31-32页 |
·技术水平的变化 | 第32-33页 |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变迁的供给分析 | 第33-37页 |
·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 | 第34-35页 |
·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 第35-36页 |
·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 | 第36-37页 |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变迁的非均衡分析 | 第37-38页 |
4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的效率分析 | 第38-44页 |
·统购统销价格的效率分析 | 第38-39页 |
·双轨制价格的效率分析 | 第39-41页 |
·粮食保护价格的效率分析 | 第41-44页 |
5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的思考 | 第44-50页 |
·我国粮食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粮食经济运行缺乏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 | 第44-45页 |
·粮食市场体系不健全,难以正确引导粮食的价格形成 | 第45页 |
·粮食价格补贴影响了财政补贴效果的发挥 | 第45-46页 |
·改善我国粮食定价机制的对策 | 第46-50页 |
·明确政府职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 第46页 |
·建立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 | 第46-47页 |
·不断完善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 | 第47-48页 |
·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第48-49页 |
·尽快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价格信息预测预警系统 | 第49页 |
·加强粮食灾害损失防治工作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