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巡航导弹控制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超声速巡航导弹的研究进展及其技术特点 | 第12-18页 |
| ·世界主要国家的超声速巡航导弹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 ·超声速巡航导弹技术特点 | 第16-18页 |
|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 ·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第18-20页 |
| ·鲁棒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超声速巡航导弹数学模型及弹体特性分析 | 第24-37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数学模型 | 第24-29页 |
| ·矢量模型 | 第24-25页 |
| ·标量模型 | 第25-29页 |
| ·线性化模型 | 第29-33页 |
| ·弹道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 ·模型线性化 | 第31-33页 |
| ·弹体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超声速巡航导弹高度控制 | 第37-52页 |
| ·高度控制模型 | 第37页 |
| ·内环PD 控制方法研究 | 第37-42页 |
| ·内环PD 控制设计 | 第38-41页 |
| ·简化内环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 ·外环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 | 第42-50页 |
| ·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 ·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的变结构控制 | 第43-44页 |
| ·外环控制系统变结构设计 | 第44-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超声速巡航导弹BTT 控制 | 第52-63页 |
| ·引言 | 第52-53页 |
| ·混合灵敏度H_∞鲁棒控制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 ·混合灵敏度加权函数选取研究 | 第55-57页 |
| ·俯仰/偏航耦合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57-58页 |
| ·滚动通道自动驾驶仪设计 | 第58页 |
| ·自动驾驶仪定点仿真 | 第58-62页 |
| ·俯仰/偏航耦合通道仿真 | 第58-61页 |
| ·滚动通道仿真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 | 第63-75页 |
|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技术在飞机上的发展 | 第63-64页 |
| ·大攻角机动导弹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技术研究 | 第64-73页 |
| ·大攻角机动对飞行/推进系统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的必要性 | 第66-67页 |
| ·飞行/推进综合控制模型 | 第67-68页 |
| ·推进系统流量调节研究 | 第68-70页 |
| ·综合飞行/推进控制方法研究 | 第70-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六自由度弹道仿真 | 第75-81页 |
| ·建立仿真模型 | 第75-76页 |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 ·高度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 ·倾斜转弯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81-84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总结 | 第81-82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页 |